儿子开始学步时,跌倒后免不了大哭。老公每次总是心疼极了,把儿子抱在怀里哄半天:“好乖乖,不要哭,爸爸给你拿好吃的。”而我却极力反对老公的做法。

小时候,父母经常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父母出门前,我也是嚎哭不止,母亲也是不哄我,而父亲哄我,她还总是拦着。长大后我问过母亲:“从小到大,我哭的时候,你为什么总是不管不问?”当医生的母亲笑过之后,给我的解释是:“在大人眼里,哭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从医学角度看,哭、笑、发抖,能缓解人们各种精神上、肉体上的创伤。因此,当孩子哭时,最好让孩子一次哭个够,这样既起到发泄排解的作用,又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终于,我用母亲的观点说服了老公。如今,儿子6岁了,健康活泼,已经学会了写字、背儿歌。我还是按照“让他一次哭个够”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一次,儿子从外面一路哇哇大哭着回来了,我把他搂在怀里,等他哭够了,才问起事情的原委:原来,他们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有一个大孩子抢了他们的玩具,于是双方就打了起来。我先表扬了他的勇敢,然后批评他不该打架。孩子通过哭已经发泄了内心的委屈,很容易接受了我的意见。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哭的时候,就让他一次哭个够,如此,孩子的压抑才能快速排解,各种“创伤”在哭过之后,很快也就忘记了。保持这种“自愈能力”,长此以往,孩子平静、清醒、独立、自信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