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必须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由此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片——品文字——说风景——细想象——谈感受——课外补充的步骤进行教学。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感觉还算是满意的:

一、抓住主线,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二、读中感知、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开头的初读整体感知,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三、适时想象,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儿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样的情景?春笋探出头来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在我们乡下仅仅只有这些画面吗?还会有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从而也对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 形式多样品课文

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品味文字。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鸡、鸭。孩子们读完后能用自己的感受说自己读的是什么样的鸡,什么样的鸭。城里人和乡下人比比谁的家乡美。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总结表达。避免了单一的读、品、说,是课堂学习不再单调乏味。

本堂课有不足之处:

1、教学预设中,对时间的规划不够细致。造成课堂前松后紧。学生的发言没有都敞开说。原本两堂课的内容竟然用了三节课,还占用了课间的几分钟。

2、教学上还是放不开,讲得太细,看似面面俱到,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若是教学时放手尺度还可以更大些。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某些段落后,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多拿课文文字跟城市风景的对比,学生对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风景的感受可能更加深刻。

所谓的课如其人,真的是没错,一点也没错。为人保守,课堂也是如此。看来,今后还是要学着与“开放”靠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