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克隆技术当然亦如此。就克隆技术本身而言,“治疗性”克隆宜于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会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比如急需骨髓移植者却没有合适的提供者时,克隆技术就成了救命稻草。

然而,真理再跨出一步就成了谬误,克隆技术并不等于要克隆人,治疗性克隆研究是完整克隆人实验的“局部”和最初阶段,却又必须戛然而止,否则将后患无穷。

如前几章所讲,克隆人也许是威胁人类的杀手,也许将与人类展开恶斗,也许将酿造无穷的悲剧……人们总是在一场场噩梦中醒来;即使把克隆人当做免费的劳动力,稍有良知的人也会遭受良心的谴责,克隆人的孤独冷寂与被残忍肢解的命运让人心有余悸。

“克隆”作为经久不衰的话题,讨论者首先应分清克隆技术与克隆人之间的区别,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和曾提议,要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分开来并反对克隆人研究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慎重地思考克隆人的问题。

1.《盗火》——“类人”婴儿将何去何从?

书名:盗火

作者:王晋康

发表时间:2001年8月

“董红淑,《大公报》的名记者,这位22岁娇小玲珑的中国姑娘此刻非常激动,因为她被邀请踏上了神秘的2号基地……”

在中国科幻小说长河中,中国作协委员的王晋康堪称“多产”作家:自1993年偶然机会涉入科幻世界,他已发表200余万字的小说,一度荣获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颁发银河奖,七次取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科学作家之一。王晋康作品风格苍凉沉郁,悬念层出不迭,具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发现,本章将介绍的《盗火》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故事梗概

董红淑,《大公报》的名记者,这位22岁娇小玲珑的中国姑娘此刻非常激动,因为她被邀请踏上了神秘的2号基地。与她同来的还有俄国侦探推理小说家斯契潘诺夫,他是《科学世界》的特约作者,虽有75岁高龄,思维仍异常敏捷,逻辑推理能力非一般人所能比。

2号基地是地球上仅有的三个类人工厂之一,它坐落风化严重的丘陵和浅山中原地带,自从合成食品占据人类食物主流后,这里便实施退耕还林,小叶杨、柳树、榆树等铺满了红色的土地,2号工厂恰如半掩在绿荫中的巨大的灰白的鸟蛋。

21世纪末,世界上已经没有敌对国家,没有战争,没有军事基地和军事秘密,甚至连商业机密都不复存在。无处不在的网络和“信息自由”的黑客骑士的不懈攻击,让维护商业秘密的代价过于沉重,所以各跨国公司索性顺应潮流,打开藩篱,把信息自由变成一种时髦。当然除了世界上唯有的三个的地点仍是包着厚厚的外壳:美国亚利桑那州的“1号”,中国中原地带的“2号”,和以色列内格夫沙漠的“3号”。这些地方的全称是“类人劳动力繁育中心”,一般的称呼是“类人工厂”。

“类人工厂”采用与外界最严格的屏蔽系统,因为这里存在太多的道德伦理悖论和逻辑悖论,会使整个人类陷入不尴不尬的境地;甚至连嗅觉异常灵敏的记者竟也对它们装聋作哑,保持一种可不思议的默契。要知道,新闻记者如同贪婪的鲨鱼,对远在百里之外的血腥都会拼命扑上去。这正是女记者董红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突然通知他们来采访,这不明摆着与其秘密性相背离吗?

接待他们的是这个2号基地的总工程师何不疑。何不疑从未在媒体上露过面,但董红淑和斯契潘诺夫一眼就掂量出了“2号总工程师”的分量。何不疑浑身透着自信,目光炯炯有神,面目清癯,肌肉强健,只是过早发福的肚子破坏了身体的匀称。何不疑是2号的技术权威,早在20年前,他曾参与美国亚利桑那沙漠“1号”的创建,5年后又在中国建立了2号。

在何不疑的带领下,董红淑二人被领进了这个神秘的工厂。在生命制造的工艺流程线上,人类的DNA简单有序地排列着,然后组合成一个又一个的生命,醒目的景象和何总平淡的介绍,让董红淑却感受到喘不过来气的敬畏感。接下来“类人”的诞生更是触目惊心:孕育室内,几千台模拟的子宫轻轻抽动,由几根粗大的软管输送养料;子宫呈现半透明状,婴儿的一举一动都可看得清清楚楚。就在这时,啼哭声从不同的方向传来,“类人”婴儿出生了。奇怪的是,婴儿相当于四个月大的人类婴儿。何不疑似乎看出了董红淑的不解,笑称待会解释。

这时,厂外聚集的人群引起了董红淑的注意,大多是近50岁的男人,个个端着高脚酒杯,似乎在进行一场非正式的聚会,通过何不疑和他们的交流,董红淑才明白,他们这群类人马上就要“离开”工厂了,而他们所说的“离开”就是死亡,化成原子后再回到这套流程的开端,重作DNA的原料;死亡之下的类人不见半点的悲伤——他们的生命直接来源于元素,过了强壮期后就自动选择死亡,从不贪恋生命。

三人重新回到办公室,何不疑开始讲述克隆羊多利诞生激起的轩然大波,到目不暇接的克隆动物,到2068年人类DNA首次组装成功,到试管婴儿和克隆人等,最后语气陡然一转回到了“类人”的创造——全世界仅允许开办的三个类人加工厂。在女记者迫不及待的表情催促中,何不疑终于慢慢地回归到今天的核心部分。

为不造成世界混乱,类人不允许有指纹,不是以手术法去掉指纹,而是去掉DNA中包含的产生指纹的指令;不过“类人不允许生育”的指令却没有得到执行,因为繁衍后代的欲望是生命的本能,抽到这个本性,类人本身也就不复存在;类人生命成成长是极其迅速的,从制造出DNA到婴儿出生,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而因为人的指纹在3个月后才能生长出来,才能被检验,所以类人婴儿出生时相当于自然婴儿的四个月大。

这时董红淑突然听到何不疑提高八度的声音“这就是我邀请二位的目的”,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片刻后才回忆起何不疑讲述的内容,但她还是呆呆的,猜不到他的言外之意;小董终究是阅历太浅,斯契潘诺夫倒猜到一点,只是想法太惊世骇俗了,所以也不敢肯定。何不疑果然话里有话,谜底终于浮出水面:他已经下达指令修改了制造程序,使生产线中能产生带指纹的婴儿,而且在25分钟过后第一个指纹婴儿就要出世。

原来,何不疑一直把类人当做亲生,却又迫不得已阻止他们进入人类,虽违心工作几十年,可为了人类稳定,他要做最后一次类人生产的安全检测。至于程序的修改,全世界不会超过三个人,何不疑的帮手就是主电脑霍尔——霍尔是为何不疑工作十五年的人格化电脑,是藏在芯片迷宫内的活人,智力由何不疑创建,早被视为2号的灵魂。就在董红淑和斯契潘诺夫正在消毒沐浴时,何不疑刚对霍尔发布了这一指令。

作为有幸观察效果的唯一记者,董红淑紧张得直冒虚汗;斯契潘诺夫也一改镇定的常态,不时地盯着墙上的钟表。眼看时间就要超过二十五分钟了,突然一阵铃声响彻耳边——这是实验成功的自动报警器,三人不约而同地从沙发上跳起来。接着何不疑向电脑下达退出刚才程序的命令,恢复正常生产,即继续制造无指纹的婴儿。

门外脚步声由远及近,四围彪悍的警卫抱着白色襁褓走进来,是刚刚诞生的那个前所未有的类人婴儿。这不是董红淑第一次见到类人,不过当看到呱呱坠地的婴儿以全裸的方式呈现在类似秤盘的平台上时,她的视线还是模糊了。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着可爱的精灵竟是用“完全人工”的办法生产出来的。他不是自然孕育而生的,不是上帝和女娲造就的,而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完全消解了上帝造人的神圣与神秘。斯契潘诺夫显然不如小董那么激动。他一刻不停地忙着拍照。

何不疑专门对婴儿的手指肚和脚趾肚拍了特写,这个镜头同步反映到屏幕上,经过放大的手指显得更为娇嫩和精致。作为2号总工程师的何不疑,已在无指纹的世界里消磨半生,此刻他认真地辨认着指纹中的形状,得出婴儿的十个指纹全为斗状,这是罕见的。何不疑顺便给孩子取名为“十斗儿”。

董红淑已开始打腹稿,想象着明天报纸发行后社会的反应。也许屋内沉默太久了,让不谙世事的董红淑也感觉到气氛不对,何不疑的实验圆满结束了,他几十年的技术上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刻为什么神态凝重?斯契潘诺夫为何也闷头不语?

可怕的念头顿时冲入董红淑的脑海,果然没等她作出反应,何不疑已经以行为证实了她的猜测。何不疑转身拿起一支准备好的注射器,往婴儿的屁股上戳去,突然被董红淑的尖叫声吓了一跳,手静止了。原来何不疑是要对“十斗儿”注射死亡,让他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类人,因为法律对类人拥有指纹已定下太多严格的条款,这个违规品当然不能继续存在。

董红淑虽然舍不得那可爱的生命,痛恨何不疑的残忍,一时间却无法反驳——何不疑的做法是合理的,人类来于自然,类人来于人工,如果没有指纹的区别,人类社会早被具有无限生产能力的类人冲溃了。何不疑虽然极其疼爱“十斗儿”,不过情感终究要让位理智。

董红淑毕竟是心慈手软的姑娘,感情占据了上风。她拿起法律的武器“逼迫”何不疑放下“屠刀”,因为从法律上讲,“十斗儿”已经和自然人有了同等的社会地位,自落地那刻就具有生命权利。何不疑如同没有察觉到客人的愤怒一样,竟戏谑着也拿起法律作为辩护工具——2号基地外形酷似子宫,准确说是放大的子宫,而 21世纪的法律里堕胎是合法的,子宫里的胎儿不具备法律地位,即使已经怀胎十月,杀死他也不算犯罪;同理,只要这个带有指纹的婴儿不出2号大门,就等于在自然子宫里的婴儿,同样不受法律保护。

这也就顺便解释了2号门卫森严,严禁任何未经过检验的婴儿带出生命中心,而任何外界人类婴儿也不容许进入生命中心的原因。董红淑虽愤恨难消,可无法找出更坚定的理由保护“十斗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罪恶的液体注入他的体内。

“十斗儿”的死亡,让董红淑甚至迁怒于小说家斯契潘诺夫,这老家伙可真是冷血至极,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目光深不可测。其实董红淑实在冤枉了斯契潘诺夫,因为他有比解救“十斗儿”更重要的任务。自从接到何不疑的邀请,斯契潘诺夫的“第三只眼”就开始活动了,这是他的本能——何不疑,2号基本神秘老总,为什么邀请他与董小姐同去呢?为什么邀请自己呢?

董小姐是名记者,也许是何不疑需要借助她传播消息,至于邀请超一流的侦探小说家,也许是被看中了在社会的影响力,作为何不疑进行某种行动的内行见证人。因此斯契潘诺夫从进入基地,就时刻睁大“第三只眼”,试图从何不疑的正常安排中透视到不寻常的蛛丝马迹。何不疑作为极有职业道德的总工程师,像在退休前最后检查一次安全程序,同时让它富有些戏剧味儿,让自己在毕生工作的**中落幕,一切都很正常。然而斯契潘诺夫的直觉却在一直摇头。

这位善于逆向思维的老者想到另一种可能:何不疑要在退休前的最后一天,把一个有自然指纹的类人盗出2号。想法尽管过于大胆,但斯契潘诺夫依然抱着猜测,仔细地观看这场精心策划的“戏剧”——从何不疑解开襁褓到拍照,然后注射死亡,再到重新包装交给警卫处理,一点一滴都笼罩在他的目光下。似乎没有可疑之处。

斯契潘诺夫进行换位思考,想到如果想要把“十斗儿”带出2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包:把假死的婴儿同假冒者调包,然后伺机把假死的婴儿带出。至于心跳停止和体温降低等死亡症状,是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做到的。这时斯契潘诺夫想到一个细节:婴儿死后,自己曾被何不疑曾用后背挡住视线,尽管时间不足一秒钟,可是手法纯熟的魔术师足以把瞬间把“活儿”漂亮地做完。如果没有猜错,何不疑已经把真正的婴儿通过放置婴儿的高茶几后的某个机关掩藏起来了。接下来,斯契潘诺夫就等着继续看表演了。

看到董小姐怒视自己,斯契潘诺夫心生歉意,只能在心底向她默默解释。果然,何不疑完成了任务,已开始向同事们道别了,最后将目光转到董红淑和斯契潘诺夫,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可以将自己报道成残忍嗜杀的恶魔,并且决定在离开2号后请客。斯契潘诺夫正在寻找谜底,在客套中赶紧应承下来。

这时何不疑领着朋友从外地寄回的满篓火腿,决定请客人品尝。斯契潘诺夫一看到那篓子,神经如针扎般惊醒了——竹篓个头不大,但采取某种措施后,完全可以盛下一个婴儿。这篓火腿出现得真是巧啊!何不疑的表演可谓天衣无缝,但还是遭到斯契潘诺夫的怀疑。

接着何不疑去小解,再次脱离了斯契潘诺夫的实现达两分钟,直到何不疑脱光衣服进入人行通道,斯契潘诺夫仍对竹篓报以极大兴趣,决定要探看白布下面盖的究竟是什么。然而当借口把火腿提到酒店后厨后,斯契潘诺夫失望了,里面的确是硕大的火腿。

饭桌上的何不疑谈笑声风,斯契潘诺夫笑着应酬却疑惑重重,董红淑虽心趋平静却仍为“十斗儿”难过。突然何不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妻子生了白胖胖的小子,50岁才做父亲的何不疑异常兴奋,匆匆忙忙地付完帐后告别了。

回到住处的斯契潘诺夫仍穿梭在细节里,思考是否忽略到了哪些地方。此刻夜空高旷,突然一颗流星从窗前闪过,斯契潘诺夫幡然醒悟:何不疑的确把婴儿调了包,并以极为巧妙的方法在众目睽睽下带出2号,问题就在何不疑过早发福的肚子上。原来何不疑并无大肚子,只是为了等着一天,他几年前就特制了足以乱真的“肚套”,并使2号的员工司空见惯;今天何不疑把假死的类人婴儿放在高茶几上,在瞬间与早备好的死婴调了包;假死婴儿通过某个秘密管道送到卫生间;何不疑借小解取出肚套内的填充物,把婴儿放进去。于是“十斗儿”就被何不疑挺着假肚子堂而皇之地带出了2号。至于那么竹篓不过是分散众人注意力的道具而已,而他妻子分娩生子的消息也是杜撰的,根本就没有怀孕。

何不疑实在是天才,充分利用“男人肚子里不会有孩子”的事实。斯契潘诺夫佩服何不疑的智力和勇气,作为2号老总,竟敢为了对“儿子”的深爱策划若干年,背叛2号,背叛人类。斯契潘诺夫思考之后,决定让这则惊天动地的消息烂在肚子内。至于唯一逃出的带自然指纹的类人能否在人类防御线上捅出打动,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是政治中立者,既不为类人鸣冤叫屈,也不反对他们;而是让上帝作为裁决者。

斯契潘诺夫郑重地做下了一件事情——用碳素墨水将分析过程详细地记载在一个日记本上。他忖度着,也许等类人婴儿长大结婚时,他将会将这本日记作为贺礼。

在《盗火》这篇小说中,王晋康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巨大的人造子宫——2号基地。而现实中,“人造子宫”已经实现了。

人造子宫给人最大的期待在于“体外**”,让胚胎完完全全地在体外的仿子宫环境下成长。但目前由于法律及技术的限制,科学家们的研究离这一步还相差很远。目前科学界正在研制中的人造子宫共分两种:一种是在体外制造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工子宫,其中的子宫内壁、羊水等都是与母体子宫相同;另一种则是“培养皿”形式的子宫,即在培养皿注入羊水,用一套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胚胎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工业科学协会的藤井照雄教授就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人造子宫”方面。由于日本法律禁止进行此类试验,藤井与他的研究小组另辟蹊径,想到了用微型“人造子宫”培育受精卵。由于受精卵在传统试管授精下的微液滴环境中成活率仍较低,他们的研究也颇具意义。但后来的研究很不顺利,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在困难时刻,藤井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芯片实验室”。在生物学上“芯片实验室”又称“微全分析系统”,是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单位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技术。“芯片”上生物、化学反应都可以全自动化操作,这样“生产过程”将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藤井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芯片”的能量营养系统智能化。

这时藤井了解到一位国外同行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决他的困境,他就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教授马特·韦勒。在熟悉自动化控制的韦勒建议下,最终的微型人造子宫在外型上与芯片十分神似。它呈长方体,宽2毫米,高0.5毫米,中间圆形的凹槽是受精卵着床的地方,里面有子宫内膜。“芯片”剩下的部分用双层硅树脂平铺,四角的3个通道分别用来放入**、**及营养液。单纯从自动化控制方面来讲,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系统。

接着他们便开始做动物实验。研究小组将芯片培养的胚胎植入母鼠体内,结果44%的发育为健康胎儿,而传统试管授精的胚胎发育到健康胎儿的成功率为40%。此次动物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之后藤井又和韦勒合作,多次对芯片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微调,“子宫芯片”对传统试管受精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又对山羊、兔子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的实验,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对动物的多次试验,确认了这种技术没有副作用后,藤井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功把这种子宫芯片植入人体,到目前胚胎发育良好。

对处在现实世界的人类来说,“流水线式生产婴儿”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妇女因子宫畸形或被切除等原因而不能当妈妈,更多的女性则想省去“十月怀胎”的痛苦,“人工子宫”将给她们带去希望。

2.《伊俄卡斯达》——母子结婚的悲剧

小说名:伊俄卡斯达

作者:赵海虹

发表时间:1999年3月

“16年前,刚满24岁的梅拉妮研究生毕业,留在N国某名牌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院工作。院长加里很照顾她,让她参加了‘如何克隆动物真挚高级动物’的研究课题……”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主人公俄狄浦斯出生时,因神示他将弑父娶母而被弃山崖,后为牧人所救,流浪为生。途中他为自卫杀死了他真正的生父——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后来又因破解了人面狮身像斯芬克司的谜语而被拥为该城的新王,娶了先王的寡妻伊俄卡斯达,没想到她就是自己的生母。最后真相大白,俄狄浦斯刺瞎双目,流浪于荒野,与自己的儿子结婚生子的伊俄卡斯达悬梁自尽。

自此,俄狄浦斯就成了弑父娶母的代名词,伊俄卡斯达则被赋予“乱伦嫁子”的典型悲剧人物。

在赵海虹的小说《伊俄卡斯达》中,主人公梅拉妮·欧辛也重蹈覆辙,亲手酿造自己“伊尔卡斯达”的形象。与伊俄卡斯达的无意铸成悲剧相比,梅拉妮则是清晰事情来龙去脉后,却有意而为之,最终也难以从伦理道德中解脱出来,便选择了伊俄卡斯达的结局。

作者赵海虹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被誉为中国科幻界的公主。在1999年度揭晓的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中,《伊俄卡斯达》以最多的读者票获取特等奖,赵海虹是首位获取银河奖头把交椅的女作者。

故事梗概

16年前,刚满24岁的梅拉妮研究生毕业,留在N国某名牌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院工作。院长加里很照顾她,让她参加了“如何克隆动物真挚高级动物”的研究课题。虽然克隆羊多利尚未出世,但“克隆”的研究已在世界许多科研机构悄悄地进行。

偶然机会,梅拉妮受朋友洛克邀请带着轻便设备,乘坐大西洋“恐龙号”海洋考察船,来到大西洋南面的无名小岛上。洛克是船长兼探险家,与他相伴还有两位探险痴迷者,三人虽年龄差距很大,生活经历各异,却为海洋探险着迷人的事业拴在了一起。

在一次海底考查中,洛克到了一个海底“密林”,在密林深处,赫然挺立着一座银光闪闪的奇特的半圆形建筑,是一座沉入海底的国家;更让她吃惊还在后面,走进圆形大厅,无数棺材形状的机器呈环形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机器上半部是透明的,里面躺着一具赤裸裸的躯体,身体构造与人类一摸一样,准确地说,比人更漂亮 ——上身较短,腿和手臂较长,身材比例近乎完美。

这里也许是史前人类的“冬眠基地”,人们因为各种不同的理由来到这里,进入能延缓新陈代谢速度的冬眠机,希望多年以后在设定的时间被重新唤醒。然而,基地里的“冬眠者”却没有想到,在他们睡着的时候,这片大陆整个地沉入了大西洋,没有人来唤醒他们,他们只能这样一直沉睡下去。

看着沉睡多年的人们,梅拉妮眼含热泪,不停地抚摸着周围的棺形机器。对她来说,洛克发现的东西实在太珍贵了,这是她千载难逢的研究机会。几年来,洛克一直苦苦追求她,梅拉妮却无法说服自己爱上他,可面前棺内的人物却在顷刻间融化了她的芳心,这是任何甜言蜜语和珠宝首饰都达不到的。

突然,海底火山爆发,梅拉妮不愿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稀世之宝就此永远消失,开始拼命地抢救这里的东西,但能抢救走的,也只是一具尸体。

在逃亡的过程中,梅拉妮意识到,由于冬眠机的特殊功能,长眠不起的史前人身上仍然有可能存在活着的细胞,而现在院里正进行克隆课题研究,如果有活细胞就可能克隆出史前人来。而且,她内心还悄悄萌生了另一个念头:采样时她留意到“冬眠机”里躺着的是一具男性的躯体。为什么五万年前没有走,为什么等了整整五百个世纪?这一切,仿佛都是要等着,等着与自己相逢,等着让自己唤醒他。的确,用克隆技术可以帮助他重新醒来。

即使出于崇高的科学目的,克隆“人”也定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离经叛道的行为。所以在证实史前人的采样中确实还保存着活体细胞后,克隆史前人的实验只有梅拉妮与家里院长之间秘密进行。梅拉妮对科学的崇拜几乎触及到了她的底线——细胞在试管内培养后,梅拉妮自愿承担“养育”史前人的重任,即将具备是史前人全部基因的细胞,注入到她的子宫内,由她“代生”。

当时梅拉妮还是未出嫁的姑娘,却突然间要生一个孩子,这也许是一位女性为科学做出的最大牺牲了。起初,梅拉妮被外界未婚先育的压力和“睡眠基地”消失而耿耿于怀,可一想到腹内逐渐长大的肉团,自我献身的悲壮感也就荡然无存了,只剩下对蠕动生命的挚爱。

这个“史前人”毕竟不同于常人婴儿,只被梅拉妮“养育”122天便顺利出世了。加里院长果然不顾同事之情,在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后便与梅拉妮 “翻脸”了——不允许她抱孩子,甚至连看一眼的权利也被剥脱,随后又为她在外地联系到了新的工作,算是将她彻底逐出这里,彻底与孩子断绝关系。

梅拉妮虽然恨加里院长的冷酷,但多年的科学经验告诉她,加里院长的选择是对的:自己太感情用事了,将来不会以冷静、理智和科学的心态面对这个孩子。梅拉妮在得到加里院长会善待孩子的承诺后,便忍痛离开了。

这一别竟是八年。梅拉妮的生活平淡无奇,取得了行医资格证,当上了救死扶伤的一生,感情却是一片空白。每当遇到对自己感兴趣的异性,她总是条件反射地封闭自我。所以直到八年后被院长加里重新召回研究所,梅拉妮仍是单身。不过梅拉妮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孩子”。

她回到研究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加里院长打探孩子的消息,遗憾的是加里院长出国考察了,而周围人对“一个八岁男孩”的事情一无所知。梅拉妮非常沮丧,与八年前激情四射的工作状态相比,此时她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地过日子,直到她遇到同事弗尔·欧辛。

自从见到弗尔的第一眼,梅拉妮就深深地爱上了他。弗尔不仅外貌出众,才华更在容貌之上,在工作中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难道他;他待人诚恳、热情、善解人意,让梅拉妮灰色的生活顿时生色不少。

看着镜中憔悴的面容,眼角细细的皱纹,梅拉妮自惭形秽,痛惜地自嘲不要再存任何幻想。她不曾料到,弗尔竟主动地表达了爱意,不知所措的梅拉妮情急之下说出了秘密——自己曾有个八岁的儿子,话后立马意识到,这是她与加里院长的秘密。

没想到,弗尔微微一笑,接下来话更让梅拉妮大吃一惊:他就是那八岁的孩子!梅拉妮顿时晕了过去,天啊!她朝思暮想的八岁儿子,却变成了面前的英俊青年,是自己希望托付终生的人,也是刚刚向自己表达爱意的求婚者。难怪初见弗尔时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他就是在梦中穿梭八年面容模糊的年轻人!

梅拉妮醒来见到的第一个人是院长加里,原来他并没有出国,而是在背后密切注意整个事态的发展。自从梅拉妮回到研究所的那天起,加里就开始观察她,知道她爱上了弗尔,知道她在费尽心思找一个“八岁孩子”,也知道弗尔忍不住泄露了身份。

面对曾照顾自己,此刻却是悖于伦理幕后操纵者的加里,梅拉妮一时间被愤恨与悲哀淹没了,不明白为什么爱上了自己的儿子,世界不会原谅自己,她也无法原谅自己,无论如何也难以把曾在腹中踢动的小脚与弗尔联系起来。不过梅拉妮撇开情感,从科学角度思考过后,很快就明白八岁的弗尔为什么有成人般的体能、心智 ——他的生命时钟比普通人类快得多,当初只在子宫里待122天就出世,就是他进化迅速的最早例证。

与梅拉妮苦苦思索“八岁孩子”相比,八年来加里院长也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当年他把这个男婴带到乡间别墅,与妻子秘密抚养,为掩饰别人猜忌便给他取名“弗尔·欧辛”。弗尔表面与现在人类无异,竟仪器检查后发现,他的肋骨比人类多两根,没有盲肠;成长速度惊人——三个月大时的外表就像一岁多的孩子,并学会了说话,两岁时接近人类的八岁儿童,五岁时发育成熟进入成年,之后才渐渐放慢。

因此现在八岁的弗尔相当于二十多岁的人类;至于他汲取知识的速度更让加里犯愁——弗尔能过目不忘,在哲学、文学、艺术、医学、物理等任何领域都达到了专业水准,掌握三十多个国家四十一种语言,世界上任何一个加入国际联网的资料库都像随时敞开大门欢迎他随时游玩的公园,即使国防部的绝密重地,他也入无人之境逛过几次,而且不留痕迹。毫不奇怪,加里设置的重重密码当然拦不住弗尔,他轻而易举就从研究所中心电脑上找到了自己的身世资料。

随后,加里院长察觉到,弗尔虽对任何人都很亲切,却谁都不爱,内心异常孤独,对生存着的人类社会没有半点留恋,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弗尔愿意,肯定会成为人类最大的灾难,而加里却不是他的对手,完全控制不了将来万一出现的混乱局面。直到弗尔查到孕育自己的女人,加里也恍然明白:也许这是弗尔与人类世界连接的纽带。

果真如他所料,弗尔爱上了“母亲”。加里喜忧参半,既为找到弗尔的症结而高兴,也为名义母子相爱而忧心。权衡利弊,加里院长决定召回梅拉妮,让“母子”演变成夫妻,而且这也不是什么乱伦,因为梅拉妮并非弗尔的真正母亲,加里没想到事情进展如此顺利,依然单身的梅拉妮对弗尔也是一见钟情。

弗尔知道身世后无比悲伤,克隆技术只是克隆了本体的躯壳,却无法承继自己的思想和记忆,这也难怪为什么总觉得与现时格格不入,也找不到生存的价值。直到梅拉妮出现,弗尔才知道这个女人虽非母亲,却给了自己全部,是连接世界的唯一纽带。弗尔决定与梅拉妮结婚。这个五万年前的幽灵才不管什么清规戒律,不管什么伦理道德,再说梅拉妮也不是真正的母亲。

弗尔的坚持,爱情的真挚,内心的冲动,簇拥着梅兰妮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婚后第二年,加里院长去世,他们的爱情结晶“亚特”诞生。除了弗尔和梅兰妮,不会有人知道这对恩爱夫妻背后曲折离奇的故事,可是梅兰妮时刻被“伊尔卡斯达”吞没,“乱伦”的罪恶感如同一幅沉重的枷锁,缠绕得她无法呼吸,担心某种巨大的不幸会降临——像俄狄浦斯夫妇一样遭到命运无情的惩罚。

不幸在婚后第八年果然降临了,弗尔得了一种怪病——身上的皮肤像石灰壁一样,轻轻一抓就一块块地往下掉。他当然不能去医院检查,否则会泄露身体的秘密。梅拉妮身为造诣惊人的医生,知道这疾病不会传染可也无法治愈,这是一种破坏力极强不为现代医学所知的病症。梅拉妮想到,这也许是自己和加里院长在十六年前犯下的巨大错误——这个人为什么会住进“冬眠基地”?这些人很可能是身患绝症,等待未来的人来救治他们,而自己却和加里让他们复生,使其饱尝生不如死的滋味,真是造孽!

弗尔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后,决定选择安乐死,一直束手无策的梅拉妮虽心如绞痛,也下定决心帮助丈夫解除痛苦。当时他们住在海边的一家旅馆,谎称散步的机会,梅拉妮亲手杀死了弗尔,并用石头绑住尸体,永久地沉入了海底。梅拉妮当然逃不过人们的猜测,很快就以涉嫌谋杀亲夫的罪名被逮捕了,尽管有律师辩护,无奈没有有力的证据,比如弗尔尸体无处可寻。其实梅兰妮似乎并不关注宣判的结果,待她委托律师把小儿子亚特安顿好后,便在看守所自杀了。

梅兰妮的命运与结局均类似于《俄狄浦斯王》的伊俄卡斯达,不同的是,她的罪魁祸首是自己钟情的克隆技术,对克隆人的痴迷和崇拜最终致使自己难以逃脱“上帝”的惩罚,自食恶果。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小说家赵海虹以梅兰妮的沉痛遭遇,算是给执迷不悟者注射一支“慎制克隆人”强力针剂。

对于治疗性克隆,在我国并没有引发多少伦理论争议,可以说对于支持治疗性克隆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

而对于**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性克隆,但科学家出于对克隆人的好奇心不惜违背全人类的意志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克隆技术发展至今,存在着对于现今社会的发展有利的一面。例如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为“制造”能移植于人体的动物器官开辟了前景;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克隆技术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成年人的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但干细胞可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除此之外克隆技术作为一种尖端的高科技,对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保护濒危物种、以及拯救人类生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类是通过两性**方式来繁衍后代的,但是克隆人是一种新的生育方式(即无性**)的产物,这对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目前,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存在的论题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人类克隆技术将冲击传统的人伦关系,造成家庭不稳定。传统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生父母,而克隆人是对单个人的复制,那单个人与克隆出来的个体是什么关系呢,是母女(或父子),还是兄弟(或姐妹),而克隆出来的个体又与代孕的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将破坏传统家庭的稳定性,造成社会对爱的缺失。

人类克隆技术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克隆人是对供体的复制,这将损害人类的尊严,破坏人类的独特性。这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人类克隆技术对人类生育模式也是一种挑战。传统上来讲,人类的生育模式是两性**,缺少男女一方都不可能实现,而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女性的重要性凸显,而有没有男性似乎变得无所谓。同时,人类还可以依靠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性别进行选择,这将使社会结构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