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爱如茉莉》课文中,有这么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字——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进我们的心中。

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在这段话中,幽香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生:不是很浓的香味。

生:而且它是连续不断的。

师:嗯!若有——

生:若无。

师: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缕缕”,“缕缕幽香”是怎样的香呢?

生:是一阵一阵的香。

师:同学们,联系这段话当中的第一句话,“缕缕幽香”就是指?说一说屡屡幽香指什么?

生:缕缕幽香指的是茉莉的香味。

师:怎么样?谁来补充?

生:茉莉的香味重重的,扑鼻而来。

师:大家联系课题:爱如茉莉,这缕缕幽香还指的是什么?

生:还指爸爸对妈妈的爱。

师:仅仅是妈妈?

生:还有妈妈对爸爸的爱。

师:那怎样说?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谁来简洁的说一说。

师:你能不能用“不仅……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屡屡幽香不仅指?而且指?

生:缕缕幽香不仅指茉莉的香味,还指作者父母之间的爱。

师:老师再提高要求,缕缕幽香不仅指茉莉花的香味,茉莉花给它加上一个形容词,什么样的香味?而且指父母之间什么样的爱?分别加一个词。

生:交流。

(对“缕缕幽香”的理解,学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从字面到内涵,由点及面的过程。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词语的过程,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对“缕缕幽香”的理解直指文章的主旨,对学生把握全文,提高语文素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打开课文,我们来看一看,缕缕幽香表现了父母之间的爱,这爱表现在哪些细节描写上呢?请你勾一勾、找一找,然后选一处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说一说?

(教者智慧地引导,让缕缕幽香这个词语变得力大无穷,让很好的贯穿了词语和课文内容的教学。而“缕缕幽香表现了父母之间的爱,这爱表现在哪些细节描写上呢?请你勾一勾、找一找,然后选一处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说一说?”这个教学的答问题也是高度整合的。整合了教学内容,整合了教学设计,整合了教学方法。这样一个高度整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生:默读、圈画。

交流:

生: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我从“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具体的感受作者编善意的谎言。

师:在这儿你认为爱什么呀?

生:爱就是善意的谎言。

师:好,同学们,大家来看一下,这里有一次词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哪一个词?

生:“没有” “没有”,可以具体看出爸爸和妈妈的爱。

师:两个“没有”看出爸爸牵挂着妈妈。还有一个动词也值得我们关注呀!爱还是爸爸直奔医院的脚步

生:我从“直奔”看出爸爸很了解妈妈,爸爸非常爱妈妈。

师:“直奔”一词特别值得我们去品味,在这个地方爱其实就是?(在这里,爱是, ,散发着 。)

生:爱就是茉莉。

师:在这段话当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善意的谎言。

师:恰恰是爸爸直奔医院的脚步散发着——

生:缕缕幽香。

师:好,同学们,那你们还找到其他的细节描写了吗?

生:我从“第二天早晨”,从“虚弱”很“本来”看出妈妈担心爸爸有没有吃到饺子。

师:妈妈让映儿买饺子先骗他吃下去,再告诉他。

师:爸爸吃饺子比妈妈的身体更重要,在这段画面当中,爱就是——

生:爱就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来说?

生:爱就是一碗散发着热气的水饺。

师:嗯,可以的,还有谁来说?

生:爱就是一个承诺。

生: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生: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饺子。

师:虽然普通,却散发着屡屡幽香。我们把刚才找到的这段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还有别的细节描写吗?

生:“爸爸每天都去医院”爸爸非常爱妈妈,不然爸爸就不会每天都去医院。

师:这是一个概括性的描写,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妈妈一动,爸爸就醒了。

师:那爱在这儿体现的是什么?

生:爱是那布满血丝的眼睛。

师:还有别的吗?细节描写?

生:妈妈睡在病床上,妈妈虽然生病了,但是非常幸福。

师:妈妈的这份幸福来自于?

生:爸爸的关心。

师:还来自于?

生:来自于爸爸每天都守护在这里。

师:在这一幅画面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就是?你有没有发现后面的一句话?

生:爱就是妈妈的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关注到在这个画面的后面有一个画面,“初升的太阳”,有没有人找到这一个细节?都没有?

生:初生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体现了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

师: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父母,怎么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关爱呢?谁来说。

生:这里有一个“探”。

师:一个探子把太阳拟人化了,太阳也像作者一样唯恐打扰了他们,太阳也被他们之间的爱感染了,所以悄悄地探了进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师:我们再来一遍,带着我们的情感,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还找到其他的细节了吗?

生:……

师:找得没错,但是老师要找的是爸爸妈妈之间关爱的细节。

生:……

师:谁来补充一下?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爸爸夜里没有睡好,妈妈就不想惊动他。

师:其实爸爸有没有睡好?

生:没有。

师:我们前面交流各一句话,哪几个字?

生:布满血丝。

师:那妈妈睡好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里看出来?手脚都麻木了。同学们,你有过手脚麻木的时候吗?

生:写作业的时候。

师:对。

生:坐公交车长时间站着。

师:手脚麻木一般都是应为长时间的不动,在这个地方,妈妈不知不觉手脚麻木了。那,在这个地方,妈妈为什么也手脚麻木了呢?

生:妈妈一动也不动非常长,爱就是一个细微的动作。

师:爱就是一个细微的动作,散发着缕缕幽香,爸爸关爱妈妈,妈妈关爱爸爸,这种爱来自于他们双方。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感悟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爱。这相互关爱之情,缕缕幽香,来自于一个动作或者一种表情,也来自文章的一个字,一个词。通过刚才,我们对这段话一定有了新的领悟,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老师请举手的人起立,一起读。

生:读。

师:我们全班再来一遍。

(这一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评读文章的细节,感受父母之间那份淡淡的确和沁人心脾的关爱。教学中,每当学生交流完一个画面的时候,都会引导学生交流“在这里爱像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我想执教者这样设计是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爱的感悟,升华主题,但是每当教学到这里的时候,学生总是被老师生硬地牵着,有些答案都是老师“挤牙膏”式的挤出来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把这样总结提升的概括通过老师的评价,说出来,这样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存下储备。如果在教学的尾声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爱”为主题,师生共同撰写一首小诗,那样的话教学效果可能更好。)

师:读得真好,老师如果把缕缕幽香换成“香味”,读读看,你有什么感觉?自己读读看。

生:读。

师:有感觉吗?把你的感觉在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生:四人小组交流。

师: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交流交流。交流的时候用香味怎么样。

生:……

师:讲得很好,从花的角度说的,也从人的角度说的,还有谁来说?

生:因为“缕缕幽香”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写出特别之处。

师:你是从花的角度说的,不能表现出花的若有若无。

生:……

师: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意见。

生:……

师:用香味读起来没有诗意。

生:……

师:其实呀。香味一词不能体现茉莉花香的特点,更不能体现作者父母之间那种平淡无奇的,却又无处不在的关爱。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没有豪言壮语。

(此时再回到“缕缕幽香”的时候,学生心中的理解和感悟已经非常丰富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方式体会“缕缕幽香”的妙处真可谓“水到渠成”。教者通过这样一个大的回环,让我们清晰了高年段词语教学的精髓。它不能像低年段那样“就此论词”,也不能像中年段那样“浅尝辄止”,而是要透过文字的表面,一直深入到文字的“内心”深处,触摸到词语的情感与温度。)

生:读:病房里,那束茉莉

师: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值得我们关注,“缕缕幽香钻入心中”,感觉到了吗?

生:拒绝不了。

生:他们的爱看在眼中,记在心中。

师: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钻到心里,体现了心里直接放不下去了。

师:你的意思是作者的心中装满了父母关爱的细节。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缕缕幽香”这个词,我们理解了它在语境当中的意思,也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更加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和传神。

总体而言,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高年段词语教学片断课。它凸显了高年段词语教学与低中年段词语的区别。有效地诠释了,高年段的词语教学是站在整个文本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词语教学的,这里的词语教学不是单独的,而是于段落、篇章,文章主旨等融为一体的。

教学流程由“缕缕幽香”开始,先是学生自悟,在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然后通过对课文中的细节感悟,让学生对“缕缕幽香”这个词语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应到学生通过换词的方式,让学生领悟“缕缕幽香”一词在表达上的妙处。可谓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