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练习进入课堂己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纵观课堂上教者所设计的练习,或随意,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或机械,死抄硬背的现象仍不少见;或盲目,撩深挖浅,让学生无法下手真正落实双基;达到提高语文素质之目的,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落实基础知识,注重层次性

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1 .知识层次

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融合于其中。教学中我们应兼顾知识的各个层次,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练习,不可偏颇。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除了对学生应掌握的字、词、句设计了必要的基础性训练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理解性练习和运用性练习。如学完课文第五节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你喜欢哪一种玻璃,用“自我介绍”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道题答案就在书上,但必须在学生理解、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加以表达,这便是一种理解性练习。这些新型玻璃对他们来说可是个新知识,向别人介绍的机会怎能放过?这样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情况的反馈,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一石二鸟,效果确实不错;学完课文的一二三小节,讲清了一二小节之间的过渡句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请你给二三两节加个过渡句。

学以致用嘛,学生对过渡句已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它的作用是连接上下文的,因而做这运用性练习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的课堂练习注重知识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环,训练扎实,学生又怎能不感兴趣呢?

2.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他们本身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练习中我们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练习结构,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线学生层次的练习。如教学字词时,起线练习为“读读写写”,进而设计一些辩析、选词填空、解释重点字词、巧填字格等练习,让学生完成起线要求后选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练习。由于练习的设计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原则,学生间练习既有内容上的联系,又有难度上的区别;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机动性,面向全体,很受学生欢迎。如教学《黄继光》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