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才华出众,自幼喜读诗书,酷爱文学,是当时大诗人苏轼的得意门生。当时,朝廷以诗赋取士,而李格非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耳濡目染,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自幼天资聪颖,秀外慧中。每逢父亲读诗诵文的时候,她便趴在父亲的膝盖上一动不动,侧耳静听。因她是女孩,父亲并没刻意教她,但她两三岁时,便对父亲背过的诗赋记住了不少。

有一次,父亲又背诗,中间忘了一句,正要去翻书,不料小清照却顺口给他接了上来。李格非这才发现他这个小女儿天资非凡,心中高兴,便开始教她读书写字。小清照早就想读书识字了,因父亲没开口,她也不敢提;今见父亲主动教她,便觉如愿以偿,故学起来常常像父亲那样手不释卷,很是刻苦。她每日黎明即起,背诗诵词,上午学习经书,下午和晚上练习写诗填词,天天坚持,从不间断。到她六七岁时,便熟读了诸子百家、《诗经》、《楚辞》、唐诗等不少名著。到十岁的时候,她不但已经掌握了诗词韵律,而且自己也会作诗填词了。特别在学词方面,她更有着特殊的兴趣,因此,每当填起词来,她都十分认真,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感到满意后,才拿给父亲评点。

有一天,李格非的几个好友来家做客,一边饮酒,一边赋诗,兴致高涨,场面活跃。小清照在隔壁房间,听他们唱和得意,也引得兴起,于是提起笔来,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随风飘落的梨花,信笔填了一首词,取名叫《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然后拨动瑶琴,一边弹一边唱了起来:

小院闲窗春色深,垂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清阳,梨花欲谢恐难禁。

琴声歌声一起,宴席上顿时鸦雀无声。待琴声一停,众人无不拍手叫好。其中有位叫晁补之的学者,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和李格非同为苏轼的得意门生。当他听完小清照的词后,笑着对李格非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首词定是令爱所作!”

李格非也笑着答道:“你猜得不错,正是小女所作。不过,她年龄幼小,少通音律,只是顺口胡诌几句罢了,还请晁兄多多指教!”

晁补之摇头道:“不,不,如果信口一诌,就诌出这么好的词来,那么要认真一作,岂不更好!”

李格非见客人如此称赞他的女儿,非常高兴,便将女儿叫出,和客人一一见面,并拿出小清照平时写的一些诗词,请大家传阅评点。

众人一边翻阅,一边不停地称赞,特别是看了其中一首题目叫《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后,更是赞叹不已。这首词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晁补之更是无限感慨地道:“想不到李兄竟有一个如此才华的女儿,不久的将来,她必将成为当今词坛上首屈一指的人。”

李清照晚年,金兵南下,高宗离开建康,渡江南逃,李清照悲愤作一首《乌江》诗,亦名叫《夏月绝句》。其诗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绝句,借歌颂项羽,表达了诗人的崇高气节,也是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有力讽刺。

公元1151年,李清照病逝,终年六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