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这种通过旋律和节奏不同变化组合成的有别于文字和动作的另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在幼儿们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具魅力的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关注,而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渗透性,与幼儿本身所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

一、让名曲走进音乐课堂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一首舒伯特的摇篮曲几乎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几乎每个人都能哼上两句,但是,如何能让这么有名的曲子一下子进入小班幼儿的课堂呢?

 通过这个活动作以下小结:

1、情境导入,为幼儿合适的氛围。

似乎情境是永不落后的话题。给幼儿创造合适的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爱意摇篮曲》是从一个想快快入睡的布娃娃出场,引出“摇篮曲”。教师轻哼摇篮曲并轻轻摇动布娃娃,使幼儿加深情感体验。

2、情感迁移,让幼儿身临其境。

这段时间的大主题就是要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哄布娃娃睡着了。看着她安静的小小的身体,教师适当用言语引诱,使幼儿联想到自己那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把自己抱在怀里,慢慢地拍,轻轻地哼,暖暖地哄。这时一股强大的亲情幸福淹没了他们,让这个活动提升了。

 3、当家作主,给幼儿发展的空间。

歌,也总有些会唱了;情,也体会到了,这时,我们该满足他们小小的主人翁心理,让他们也来当回小主人。抱起他们的小宝宝,看他们温柔的眼神,轻柔的动作,深怕惊醒了怀中的宝宝,还真像一个个小爸爸,小妈妈呢!

这首舒伯特的摇篮曲有许多版本。有纯钢琴伴演奏的,有美声唱歌法的,有童声唱的等等。在挑选的时候还真有些费脑筋,最后选了个只有两段歌词的。主唱是一个“妈妈”和一个“爸爸”,让歌曲显得更有意思了。“妈妈”的声音甜美亲切而温馨,不像美声带给幼儿距离感,“爸爸”的哼唱更是难得,体现了爸爸对“宝宝”的厚爱,歌词也很恰当,“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爸爸的双手,永远保护你”。

挑选合适的素材,降低欣赏的难度,让名曲开始渗入幼儿音乐课堂,让名曲熏陶他们,丰富他们!

二、让音乐欣赏走进幼儿课堂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这是音乐家冼星海发自内心的金玉良言,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理解音乐,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让音乐成为幼儿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让幼儿们真正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音乐欣赏是幼儿常见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类型。我们通常选择一些名曲、戏曲、经典乐曲等素材作为欣赏材料,也有一些歌曲类欣赏。例如《大树妈妈》。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创建“大树妈妈”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大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

“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想象和知识去补充。” ——高尔基

幼儿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这种肢体语言的形式多与音乐被认为一种有价值的音乐欣赏形式。这种形式对幼儿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大树妈妈》整个活动中都是用运已有经验,创设环境、氛围,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表达已知,在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在集体活动中都是不公运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还运用生生互动,促使幼儿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感染情谊,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 ——艾伦·科普兰

倾听音乐是需要反复的,要多听几次,要有分析地听。目前多媒体和大量教学辅助手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广泛应用。是的,由于幼儿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幼儿专注,连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录音、录像、动画、配套图片正是这此辅助手段的应用,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在认知的基础上体验审美。这个活动通过不断倾听,我始终如一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