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等六个不同范畴,并使六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采用主题构建的方式使它们既浑然一体,又根据各年级学生社会视野和认识水平的不同特点,在知识选择方面有所侧重。

《我们都是同龄人》是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的第五个主题。《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个主题的教学内容是由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主要涉及邻里、弱势群体、同龄人。首先,通过对不同生活环境下的邻里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发现人们在相处时可能产生矛盾,进而理解道德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特别是通过对老人和残疾人生活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心;还有,通过了解同一蓝天下同龄人的状况,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形成对不同环境中儿童的理解和关注。

《我们都是同龄人》是《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个单元中的最后一个主题,包括“同一蓝天下”和“我们一起手拉手”两个内容。主要是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学习生活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同一片蓝天,同一片土地,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生活。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理解和接纳不同生活背景和环境的同龄人,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我们都是同龄人》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有两年学习《品德与生活》的经验,知道关心家人、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懂得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能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懂得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和遵守班级、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习接触社会,能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初步认识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到世界不断扩大,他们接触的人也是由生活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扩大到社会上的人。

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学校每年都开展亲子义工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跟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每到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学生外出旅游,他们参观的地区已经由省内扩展到省外甚至国外,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我们家长的出生地有相当一部分是外省的,他们每年都会带孩子“回家乡”,这对我们的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学校也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如每年的“慈善万人行筹款义卖活动”、“慈善万人行捐款活动”和“身边的希望工程关爱活动”等,这为培养学生关爱别人,同情弱小的良好品质奠定一定的基础。

总体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单元目标:

1、态度目标。乐于与邻里友好相处。对自己的家居环境有责任感。尊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尊敬老人,友爱残疾人,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

2、能力目标。对邻里交往中的行为是否文明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理解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区别。懂得老年人生活中的特殊需要,懂得残疾人应当得到尊重和帮助的原因。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生活背景和环境中的同龄人。

3、知识目标。知道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一些常识。知道不同的职业及其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知道职业的差别。了解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中的特殊需要。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同样的健康发展需要。

(三)主题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2、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由此感受自身幸福,并引发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4、了解困难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懂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手拉手活动。

5、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四)各主题目标:

主题一:同一蓝天下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2、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由此感受自身幸福,并引发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主题二:我们一起手拉手

1、了解困难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

2、了解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环境下的同龄人,懂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2、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由此感受自身幸福,并引发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3、懂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相关策略: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了解教材体系。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先要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懂得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了解课程的联系,运用了媒体世界,为将来了解祖国,了解世界起到很大的帮助。知道《我们都是同龄人》这个主题是《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个单元的第五个主题,了解这个主题前面的内容分别是:“我们生活在一起”、“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爷爷、奶奶好” 和“友爱残疾人”,知道本单元的学习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理解展开的。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在设计时是紧扣以活动为载体的原则,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考虑我们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城市环境中,对贫困地区和战争地区儿童的生活没有真实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准备充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生活的真实故事,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生活情况,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真正体会帮助弱小,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

3、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一蓝天下》一课,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我们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对于“同一片蓝天,同一片土地”和“同一片蓝天,不一样的家园”这些内容的把握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通过多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让学生基本领会就行。《我们一起手拉手》一课,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教师要通过一些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4、以正面教育为主。

我们这个主题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不强,没有很强的辨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从正面引导,给学生多一点阳光,让他们健康成长。《同一蓝天下》一课,在“同一片蓝天,不一样的家园”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出现面对战争环境下生活的同龄人这些视频,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慌、不安,我们要少播放一些。《我们一起手拉手》一课,贫困地区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多从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引导,避免带给学生太多负面的信息。

5、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如在教《我们一起手拉手》,我们通过展示市慈善万人行的视频,学生慰问福利院儿童,慰问社区特困家庭的照片,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