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也是促使幼儿关注一件事的关键。语言区域内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经常更换。教师应根据教育的意图、目标计划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如果十月份班级的活动主题是“家用电器”,那么语言区域内就应该投放家用电器的图片让幼儿画自己家的家用电器,并且集装成册,幼儿可以翻翻看看;可以放一些实物让幼儿摸摸看看,如电风扇、微波炉、电吹风、小电视机等,目的是让幼儿看了之后能为其作解说,发展幼儿的解说能力;还可以投放废旧材料,如牙膏盒、鞋盒、薯片罐等,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家用电器”,并且能为自己的作品配上好听的名字,进而让幼儿讲一讲它的制作过程、用途等。这样幼儿既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又锻炼了创编、解说能力。

2.投放多样化的材料

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结合语言活动投放图书资料、碟片、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这一切有利于幼儿在提出问题时,不是简单地依赖教师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如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摆放形式应多变,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这样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也可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生动有趣。

3.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为语言区收集碟片、图书资料、图片资料等,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语言区。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提供相关材料,要学会从幼儿之间的谈话主题、自由活动时的热门话题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引导幼儿收集各种相关的材料充实到各区域中。如近阶段幼儿中正“流行”新的动画片,便可在操作区内投放幼儿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让幼儿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在表演区里表演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区,教师对幼儿的硬规则要少一些,要把制订规则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幼儿,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让他们在活动中交流、督促、改进,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