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就十分重视情感因素,他认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如果老师能从学生内在需要和心理过程出发,致力于“数学式的精神关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愉悦身心,那么,学生就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和一种责任。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数学课堂既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精神体验的舞台,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验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尝试,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诱发,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打下基础。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我拟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以关爱为主线,创设学习数学的“安全感”

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增添感情投入,以爱动其心,以诚感其人,以言导其行,以身传其教。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不成其池塘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师生之间进行爱心交流,情感交汇,用爱去滋润学生心田,以言行去感化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对赢得学生的心灵寄托,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营造教与学的“安全”平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良好情感的准备。传统观念下的教学,学生们总觉得老师比他们懂得多,高明得多,这种感觉使他们害怕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并且时时处处感到“不安全”,反过来,教师也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们可能会把学生的提问当作是对自己的知识、品德、权威的挑战。这种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于无形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了一道心理鸿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而远之的防范心理,严重影响了师生间的平等沟通,把学生置入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是学生情感的感染者、引领者。在转变自己的旧观念同时,更应树立良好的情感,从心理上作好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准备。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不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孩子是“平等生命个体”的观念,学会“蹲下来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还必须树立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的意识,学会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去发现、赏识他们的优点与进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