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幼儿以攻击性行为来解决同伴间矛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对幼儿自己解决同伴间冲突的方法与其个性及教育的相关调查、分析,寻找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攻击性行为,有称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害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和抢夺和损坏他人财务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的还没有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他的出现表明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协调。同伴间的冲突一直被认为是“攻击性行为”。20世纪以来,儿童攻击性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心理学家帕克和斯雷比指出,“在本世纪过去的岁月,很少有课题像攻击及控制那样引起如此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关注”。心理学家对攻击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讨儿童的社会认识、知识和其在同伴关系中的作用,并成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门课题。中班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是较普遍的现象,而对这方面的调查却少见报道。

心理学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确实,假如儿童在生活中真的一点冲突也没有,这对儿童的发展未必是好事。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与伙伴的冲突是幼儿减少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因素。但如果儿童处于太多的冲突之中,又会导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

学前儿童自己解决冲突的方法基本分为四类,分别为:寻求帮助、攻击、自我承受建设性策略。根据我们的观察,中班幼儿最常用的策略为前两种,这是否与幼儿个性、家庭生活、老师教育有关,

中班幼儿以攻击性行为解决冲突的相关调查研究(2)

我们尝试通过对幼儿同伴间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与其个性及教育的相关调查、分析,研究有效的对策,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幼儿自己解决同伴间冲突的方法与其个性及教育的相关调查、分析,寻找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效提高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念、态度;改变教育行为、方式,,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时间:06年11月

(二)调查对象:南开实验学校幼儿部中班两个班级,共70名幼儿

(三)调查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跟踪幼儿并做详细的个案记录。(另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