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两大层次,一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如科学家创造仿生学,发明家制造候风地动仪等;二是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指个体在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能有意义的创造性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属于这一层次。其思维独创性的发展比其他思维品质发展较晚,主要表现为:①思维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85%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受到成人的帮助,也表现出他们的独立思维活动。②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的矛盾。小学生的思维还很肤浅,但也常常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③思维的流畅性与滞留性的矛盾。小学生联想丰富、自然,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但由于知识经验缺乏,思维方法单一,因而常有思维中断或进展缓慢的滞留状态。④思维的发散性与单一性的矛盾。⑤思维的能动性与不随意性的矛盾。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的崭新课题。

一、参与——探索,发挥主体作用

1.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面对疑难问题时,注意“三不”,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不马上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样有时会挫伤学生积极性,甚至会造成“惟吾师独是”的依赖心理;不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理;有时教师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并设法让学生“钻空子”,使其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2?放给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世界著名建筑师密斯•梵德罗有一个“少就是多”的理论,他提倡用最少的框架支撑结构,创建一个简洁的大空间。而这个“最少”带来的却是富有个性的空间。这一理论用在课堂教学中视为“留白”。如学习《穷人》后,我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想象桑娜一家的命运,体会其善良的品质及万恶的社会制度给穷人带来的悲惨命运。“桑娜含辛茹苦地挣钱,让西蒙家的两个孩子读书,自己孩子却在做苦役”、“桑娜的孩子上了大学,参加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黑暗统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多么富有个性的想象!多么诚挚的希望!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那炽热的童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