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1.出示信息 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2003年10月在莱阳农学院出生的两头克隆牛“健健”和“壮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与有关它们的信息。 这是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 体重(千克) 体长(米) 身高(米) „ „ 健健 38.26 0.7 0.76 „ „ 壮壮 38.3 0.76 0.79 „ „

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②“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③“壮壮”出生时的身高比“健健”高多少?

④“壮壮”出生时的体重比“健健”重多少?

⑤“壮壮”和“健健”出生时的体重一共是多少?

2.解决问题 探究算法

谈话:你最想了解那个问题?想不想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