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 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 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着的地位。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 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1987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发行的《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 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作为中专语文教学,在新形 势下该怎样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本人认为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渗透”二字上下功夫 。其原因有二:第一,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注重的是文道统一,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 不能象政治课那样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它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只能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一点一滴地逐步加深和提高,与语文训练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第二, 作为实施的对象—一中专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中专生这个比较特殊的学生阶层,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学生 ,也不同于大学生。现在的初、高中生,他们对语文的认识,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种外在的压力—一升学。 因此,不管怎样,他们对语文知识及其思想内容都要无选择地加以接受;大学生,年龄较大,所受的教育时间 也相对较长,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专生,尤其是理工科学校的中专生, 他们许多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专学校的,既不要担心升学与否的问题,也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语文是基础课,可学可不学,尤其认为语文中的思想因素意义不大。这样 ,要使他们接受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尤其是接受语文中的德育因素,那就全靠语文教师手中那 根“魔杖”了。

那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 ,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巧用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授课型的,以老师讲授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进行德育渗透。其 中,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是青少年 走向成熟的标志。人之可贵,在于有志。志者,翅也、鳍也。鸟无翅,不能高飞;鱼无鳍,不能远游;人无志 ,则不能有所作为。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仍不失为德育的主旋 律。中专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 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具 体可以这样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