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有必要将实践活动贯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平均数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计算某次考试后班级平均分,学习了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又如:我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决后,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根绳对折4次后长7CM,这根绳长多少CM?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中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大部分学生知道对折一次后是2段,对折2次后是4段,对折3次后就会说成6段),这时老师可叫学生随便拿一张纸或绳等物体对折几次看有多少段,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对折,一边找规律,最后让他们很快发现了对折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并且印象深刻。教育学生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头脑并用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另外, 掌握必要的公式。

当然,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教给学生公式。对某些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必要的公式,例如:圆的直径是8CM,面积是多少CM2,像这样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等,还是可以的给学生的,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学时也要注意使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防止机械的记忆。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做为教师要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给他们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解答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