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复习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人认为复习难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复习只是考试前的专利。于是,人们时有复习活动却常常避而不谈,复习活动多为“暗箱操作”。这显然是存在一定认识误区的。我想复习不但是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更是思维的训练与整合,是教学的“回马枪”,应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程。当然,无论是平时的随机巩固还是考前的集中复习都应注意复习的思路与技巧,使我们的每一个“回马枪”都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迂回包抄

迂回,绕到侧面或后面进行攻击,出其不意。在语文学习中,正面指导新课的学习固然重要、有效,而从不同的侧面进行阅读和拓展也往往有着出乎意料的学习效果。这不但重温了过去学过的,而且巩固了当前的新知,更加强了课外的语文学习,一石三鸟,此举不可谓不好。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很多教师只局限于介绍一些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或者回顾一下学过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课文而已。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复习素材,决不能轻易撇开。草草了事,而可以设计一个迂回复习的既属于巩固又包含开放拓展性的练习。如:

1.填空。

(1)到现在为止,你知道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志愿军英雄有( ),他的主要事迹是 ( );还有 ( ),他的主要事迹是 (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着 ( ) 的品质,不同之处是( )。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舍身忘己,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分别的时刻,志愿军战士忘不了( ) 、( ) 、( ); 朝鲜人民更忘不了中国志愿军英雄的名字:、( )、( ) 、( ) 、( )。(从课内外搜集资料)

2.给下面的几篇课文按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重新排序。

《黄继光》《飞夺沪定桥》《再见了,亲人》《我的战友邱少云》《开国大典》

诸如此类的迂回之术,是可以在很多课文学后使用的,如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三味书屋》《给颜黎民的信》《少年闰土》等结合起来理解认识一个血肉丰满的鲁迅先生。此外,不管是在课文主题、人物联系或是内容写法上,围绕教材都可以扯出其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知新”,又“温故”,极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连环相扣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段,往往就是理解语言、体会写法的可依赖的载体。然而,如果我们将其看作是一个点去孤立地学习、理解,是不够科学的。实际上,它完全可能是一条线,一条能串起学海中散碎五彩的珍珠的丝线。有了它,语言训练便可节节相扣、连环不绝,逐渐形成一个有立体感的面,语言文字的锤炼便自然融汇其中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