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明了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但是,对新课程所需要的课堂教学行为,很多教师还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只是知道了课堂要改,教师的行为要变,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而对于如何去改、怎样去变、变成什么样尚不甚了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形态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握,就需要教师重新明确自身的能力定位,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课堂掌控能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又如另一位语文教师在上《三打白骨精》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读完后,说说你们心里的感受。

生1: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好坏不分,的孙悟空赶走了。

生2:我非常同情孙悟空,因为他一心为了师傅,反而被师傅责怪。

生3: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为她害得孙悟空被师傅骂。

生4:我非常敬佩孙悟空,因为他虽然被师傅骂,但仍旧一次又一次打白骨精救师傅。

生5:(大声地)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一次次失败,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不泄气。

一个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让听课老师为之一振。这时候只见老师微微一笑。

师:哦!你指的“一次一次的努力”,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

生5:(不好意思)当然是干坏事。

师:(笑)干坏事不泄气,那坏事岂不越干越多了?

(全场笑,该生也在笑,不过似有所悟)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多元反应因势利导,巧妙评价,在学生思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导航、引领的作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体现了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该教师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一句诙谐的话,轻轻一点拨,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讨论、甄别,在不经意间带给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动态适应策略: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书本第一段语句的含义,就让学生画一画这个小村庄。结果大部分同学只按照书本字面画了房子、树木、还有一条小河。而对“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清新甜润”等词的表现却一筹莫展。教师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巧妙利用个别优等生的作品。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很多很多的树,于是问:“你为什么画了这么多的树呢?”这位学生答:因为“郁郁葱葱”这个词,说明树很多!还有一个画了小鸟、小鱼,教师又问:“你为什么要画小鸟、小鱼?”这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他说:“书上写着‘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清新甜润’我想河水清澈,肯定能见到小鱼,空气清新甜润,小鸟一定很喜欢。”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学生纷纷展开想像的翅膀。有的说:我画了山谷,山谷的空气最清新了;有的说:我画了小朋友在田野里散步;有的说:……至此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语句的表达意思,而且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这位教师通过仔细地观察学生的为难之色,抓住了学生从表情中流露出来的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能揣摩学生此时的心理,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系统把握策略

教学片断《小蝌蚪找妈妈》

师:同学们,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

生1、它是一个一个问着找的。

(教师很快肯定了他的回答,也许这正是预设内的答案)

生2、小蝌蚪这个办法不好!

(教师愣了一下,可能教师没有想到这点)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2: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就可以了。

师: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

(学生思考了片刻,异口同声说好)

师:那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书,帮小蝌蚪写一则《寻妈妈启事》,设计好文字、图片,咱们可以拿到电视台去播放。

(显然,教师利用了这一生成资源,重组了课堂教学。学生兴致商昴地读起了书,并组成了一个个合作小组,有研究“启事”文字表达的,有画青蛙生长过程简图的,有准备“播音”而训练朗读的。。。。。。)

“小蝌蚪一个一个问别人找妈妈,这个办法不好!”这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即时资源,它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切实体验。由于教师善于捕捉并能合理开发即时资源,课堂变得灵活,富有生机,同时也有效地促进出口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位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时,又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呼唤教师课堂掌控的教育智慧。这智慧是“教育主题的教育境界,它包括教育理智、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诸多因素,是教育感性和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课堂掌控智慧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客观存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有的最为重要的教育素质之一;是决定教师教学的成败、取得教育成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