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濒临地中海的拜占廷帝国。这个帝国的君主制与其他帝国有所不同: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实行由几位国王“共治”的体制,国王们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还有的是祖孙三代共同掌权,但每一位国王又都有自己的领地和势力范围。这特殊的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但在王室内部,角逐最高权力的斗争却异常激烈,手足相残的事件屡见不鲜。

公元8世纪末的女皇伊琳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伊琳娜是拜占廷帝国叙利亚王朝利奥四世的皇后。利奥四世于公元780年去世,享年仅30岁。他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继承了王位,这位小皇帝当时只有10岁。伊琳娜便以摄政皇太后和“共治”皇帝的身份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

由于伊琳娜出生于希腊,从小深受希腊古文化的影响,认为基督教的圣像崇拜活动是天经地义的。而利奥四世和他前任的几位先皇都奉行“破坏圣像运动”的。由于信仰不同,伊琳娜决心反其道而行之,恢复圣像崇拜。

然而,她也知道,由于破坏圣像运动在拜占廷帝国已实行了50多年,宫廷官僚和神职人员都是先皇政策的积极拥护者,自己刚刚掌权,根基薄弱,要想扭转乾坤谈何容易!何况,还有以利奥四世的几位兄弟为首的反对派势力存在。所以,首先要扫清前面的障碍,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伊琳娜登位后不久,反对派便策动了一次旨在推翻小皇帝和摄政皇太后的暴乱,企图拥立凯撒尼塞福鲁斯为帝。伊琳娜果断地镇压了这次叛乱,并迫使先皇的几位兄弟退隐修道院。然后,她又迫使原大教长退位。改选由她指定的塔拉修斯任大教长。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后,伊琳娜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可是,她低估了反对派的实力,东方各军区的大贵族都是积极支持破坏圣像运动的。当伊琳娜召集的教职人士在大主教的主持下正要开会时,一批武装的军人冲进了教堂,把他们统统驱赶出去,会议被迫中止。

伊琳娜当然不肯就此罢休,她利用手中的权力,把首都驻军调到小亚细亚,让他们去对付在边境上骚扰的阿拉伯人。又从色雷斯地区调了一支拥护圣像崇拜的部队来担任首都的警卫。这样,她就可以放手进行恢复圣像崇拜的计划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