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波继续说:“‘空山新雨后’,应该是空山,山上很少有树。”

“哦?‘空山’指的是山上很少有树吗?”这种说法来得很突兀,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这里其实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空山’

,先放一放,请宋良波同学说完。”

“还有一点,‘天气晚来秋’,说明是秋天,秋天树叶都掉光了,唯有松树是常青的。”

“那现在入秋了没有?”

“入秋了!”有几个同学回答。

“我们要不要去峨眉呀青城呀去看一看,看叶子掉了没有?这个理由不能够成立。好,我们现在把‘空山’解决一下,‘空山’是什么意

思?”

“没有人。”

“有没有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你凭什么说没有人?还有没有其他说法?”

“空气清新!”又是一阵大笑。我知道有人又跟我“捣乱”,但对这种善意的“捣乱”,我一般比较宽容,上课嘛,不能够太严肃。

议论又起,但是越来越多的同学趋向于说是表示山很静。

“很多同学都说对了,就是静。但是后面明明有声音呀?”

“静不代表没有声音。”一个同学在下面接着我的话说。

“说得很好,静不代表没有声音。王维的诗里提到‘空山’的地方还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夜静春山空’。他要隐居,地

方肯定是比较静的,不可能‘游人如织’。”

我接着说:“好,我们小结一下。刚才王依同学提出‘松林’与‘清泉’两个意象,说这是作者人格的写照。那么再看这两句,是不是纯

粹的写景?”

“不是!”

“这肯定不是纯粹的写景了,在写景的同时也在写人。其实王维还写过一些诗,他说‘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泉’。在古人眼里,不同的

树林有时候地位不一样,比如梧桐,柳树,各有其地位。无论是‘恶木’还是‘清泉’,都已经被人格化了。现在假如我让你来写诗评,你还

会不会单纯地理解为写景?”

“不会。”

“那么我们举一反三,想一想,如果你遇到其他类似的诗歌,是不是要多想一想,分析一下这类意象?我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类似的意

象值得注意?”

“月亮!”

“这个最常见,不用说了,还有呢?”

“柳树!”一个同学说。

“柳树,折柳,都与送别,离别,挽留有关。还有呢?”

“杜康!”周犁喊道。

“这不能算,它只是借代,以人名代酒。”

“菊花!”旁边有人喊。

“对,菊花是高洁的象征,最早出现在《离骚》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潜也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是陶渊明奠定了菊花这个意象的意义。许多意象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逐渐赋予意义的。‘不是此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还有吗

?”

“杜鹃!”我旁边的贾希说。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