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心理学界的EQ概念一经提出,顿时风靡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lovey等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认为EQ主要是对情绪的知觉与调节及对情绪的思维加工能力,它是一种社会智力,把传统上作为学习知识的认识能力结构拓展到情绪领域,把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特点,高度概括成为一种能力,它反映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水平。现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入。一般认为,EQ(情商或情绪智力、情感智力)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即上述概念中,是情绪的自我调节、监控,它的外延扩大后指一切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等。EQ概念的提出在当前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传统的智商(IQ)概念侧重构建个体学业成就的智力因素,但诸多研究表明,智商的高低与个体成就几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作信度、效度分析,并综合考察智商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会发现,智商高的儿童不一定都得优秀成绩。这些低成就超常儿童,即我们常说的“聪明而不用功者”,他们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有:(1)学校教育。(2)学生个人原因,如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3)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比如过分强调智力发展等。由此可见,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低估、不可忽视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兴趣、情感、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EQ、IQ与学习效果三者的关系是: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学习效果

好    好    好

好    差    一般或差

差    好    一般或好

差    差    差

所以,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与动机、兴趣、情感、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否协调一致。

情绪智力拓展了智力的内涵,下面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绪智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诚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材料的思维加工能力及跨越时空的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都贯穿于语文教学中,但对情商的培养不可等闲视之。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认知与情绪及其交互作用,注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以充分挖掘智力的潜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