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让课堂绽放精彩

生成资源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生成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才能让课堂绽放精彩。

[案例1]精彩在手指间上绽放。

今天我带好了教具,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这节课的前半段就如我设计的那样,一环接一环的进行。下面轮到小组汇报了,我心中暗暗欢喜,看来这节课上得很顺利。“郑一鸣,你来说。”我的话音刚落,他马上站起来说:“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底面的半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侧面积÷2×半径。”他的回答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一下子愣住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说:“他说得不对。应该这样说: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书上也是这样说的。”课堂上学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此时,我的大脑也在飞快地转着,就在学生乱成一团时,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让郑一鸣走上讲台,对照教具给大家来讲,学生听他讲完后,纷纷点头示意,对啊?那它的公式怎么和书上的不一样啊?哪个是对的呢?学生们个个紧锁眉头,,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旧知识来让学生思考:

圆柱体侧面积÷2×半径 = 圆柱体的体积。

Ch  2∏rh÷2×r = ∏r²h

底面积×高

在层层深入的推理过程中,学生们恍然大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这时,我笑着说“今天,老师要感谢郑一鸣同学,是他给我上了一课。”

[我的反思]

本节课因为有了这个“意外”,使得师生的智慧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原本静止、抽象的“常规”教学设想变成了鲜活、生动的教学实践,实践中学生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不仅掌握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郑一鸣“创造”的“意外”又让学生的身体、心理、精神高度投入到数学的探索之中,使学生在“做几何”、“发现几何”的过程中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也使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感悟。

以往我对“重过程”片面地认为,只要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上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行了,备课中、课堂上也总是引导学生“走教材”,忽视了课堂上的主体—学生是充满个性化的“人”,把他们看成了一个个被设置好程序的“机器人”,仿佛他们就一定会按照教师设置好的“程序”去完成安排好的学习活动。即使有时偏离了程序,教师也要千方百计把学生拉回到既定轨道上来。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被扼制了,创造性被泯灭了,数学课堂教学也就成为了“算数”课堂。今天我庆幸给了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在参与、自主、创新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获取了所学的知识,也产生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数学课堂有了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我深刻的感受到: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是需要师生携手共同创建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