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话题,比较古今,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PPT:花的图片)雍容华贵的牡丹,清秀淡雅的荷花,飘逸高洁的菊花,傲雪凌霜的梅花都点缀了我们的生活。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赏花爱花的传统国度。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

2、快速浏览课文,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生:文言文下面还配有译文。

师:这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和两段译文组成。这节课我们先学《菊》。

3、(PPT:菊花的图片)这是古人画的菊花图。你看,这菊花,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自古菊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当年陶渊明就爱菊而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今天我们学习《菊》,(出示PPT《菊》文言文部分)看看古人是如何介绍菊花的。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板书:读)自由朗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来读?(指四名同学读,每人读一句)生评读,是否读准了?师就学生朗读和评价相机给予评价,反馈。

评价:师:初次接触就能读通顺,很了不起。

3、集体纠正:学生说到哪儿,相机指导。(重点强调“既”,“爪”)

爪:“爪”字有两个读音,请两位同学分别读音和义,其他同学思考在课文中该怎么读。

(PPT出示爪的读音,强调“爪”字的读音:读zhǎo:指鸟兽的有尖甲的脚;也指尖利的趾甲。如鹰爪、虎爪、张牙舞爪。

读zhuǎ:指鸟兽的脚。如猪爪。)

师:(出示图片,原文,“其瓣如丝、如爪。”)这里应该读什么呢?指名读。

师:同学们联系字义去读准字音,这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咱们读古文时尤其要读准字音,字字落实。再指名读。(PPT《菊》)

师:字正腔圆、注意了停顿。

4、比较读法,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师:古人读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我也想读读(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配上了这段古曲,更有古文的味道。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也请你们来读一读。(配上轻音乐,出示PPT:译文)

师:不同的乐曲配上不同的文字,能说说读的感觉怎么样不同吗?

生:文言文有文言文的韵味,现代文更易懂、好读。

师:现代文清新、明快;古文古香古色、韵味悠长,各具特色。

师:同学们,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好节奏、声调的起伏和停顿,韵味就出来了。

配上音乐,男生读文言文,女生读译文。

三、再读古文,借助插图、译文,理解古文。

1、师:这两段文字虽然读起来味道不同,但意思上是有联系的,你们发现了吗?

生:下面的文字是上面文言文的翻译。

师:后面的文字解释说明了上段文字的意思。(出示译文)

我们可以借助这段译文来理解文言文。(板书:借)

2、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文言文和译文对照起来一句句地读,看看,自己借助译文的帮助能读懂文言文吗?(生自由读)

3、那我来读文言文,你们说意思,好吗?(师生对读,理解句义)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我们借助译文,理解了古文。

4、师:了解了古文的意思,现在你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成介绍菊花的吗?(全班交流:味、形、色、性四方面。)

师边板书生边读相应句子。

5、师:古人用简简单单的语言,就写清楚了菊花的特点。有些字特别有意思,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意思。来,还是借助译文,再去深入的读读古文,看看还能读懂什么。在读懂的古文上做做批注。

生批注:(预设:学生在对古文的批注上会碰到困难的,因为是第一次涉及。给点时间,让学生有了感受,再来指导。)

师: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不知道如何给古文批注。没关系,看看(出示PPT)我们把这种学习古文的方式叫注读。(板书:注)

师根据PPT相机教学生怎样批注。

师:来,就这样,自己学吧。请同学们尤其注意这几个字。(PPT出示:重点学习“溢、其、或、性、既、惟”)

6、借助译文,批注自学。(师巡视指导)

师:你可真会学习!一边读书还一边看插图,图文对照是个好方法。

师:这个同学把读懂的直接标在文中相应字词的旁边,学起来一目了然,快速方便,聪明!

6、全班交流反馈,读懂了什么?相应指导:

“其”这里指它的。

“或”指有的。“赭”指褐色。

“性”指特性。师:谁的特性啊?那我们可以在“性耐寒”的前面加个什么字,也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其)

“既”指已经。读句子。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文的意思吗?(机动:如生已说出句子的意思就不用)

7、品读古文,赏古韵。

师:同学们,这些古文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如同《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说的:“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它们师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品一品这些文字。(板书:品)

1)读读这句话:PPT出示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再读读这句“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

师:你准备品哪个字?

品“清”

生1:“清”字感受到菊花的香味淡淡的清香,令人沁人心脾。(读一读)

师:“清”字读得好,香而不浓,纯净自然。(再指名读。)

师评:清香淡雅,不带一点浊气。

师:咱们就像这样接着品!

品“溢”:

生2:从“溢”字我感受到四处飘散着香气。(读一读)

师:“溢”字读得真好,这清香四处弥漫,看看书上的图,把蝴蝶都给引来了。(再指名读。)

师:你陶醉在它的清香之中了。

2)PPT出示:其瓣如丝、如爪。师:这句写了菊花的——(形状)

师:觉得哪个字用到好?

生:“如”字用得好(只要提到“如”

师:如就是—(生:像的意思。)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将菊花的花瓣比作细丝和鸟雀的爪子。

师:作了两个比喻,多形象,多贴切啊!咱们现在也经常用到“如”吧,如火如荼、如胶如漆。所以说,现在很多文字都与古文是一脉相承的。(指名读)

师:这花瓣还会像什么呢?

PPT出示:其瓣如丝、如爪、如 、如 。

预设:生回答不理想

师:想看一看吗?大家欣赏欣赏。(出示PPT:菊花图)

师:美吧!谁来试试?(指名生填空)

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菊花的花瓣。(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仪态万千)

3)PPT出示: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生:四个“或”采用了排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菊花颜色多。(读给大伙听听)

师:一连用了四个“或”,一一罗列了菊花丰富的颜色。孩子们,菊花还会有什么颜色呢?

PPT: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或 ,或 ,种类繁多。

( 口头拓展“或”)

师: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菊花的颜色。(色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姹紫嫣红)

师:这么多颜色,令人目不暇接,真是种类繁多!(生读)

师:文章前三句话写出菊花纯净的香气,独具特色的花形,五彩缤纷的花色,我们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真是蓬勃得很,兴旺得很啊!

4)师:而这蓬勃、兴旺,不是在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是在“严霜既降”之时,PPT出示“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师: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从这句中品出了什么?

预设:

(一)

生1:菊花不畏严寒(请你读一读)

生:我感受到菊花不怕严寒,其他的花都凋谢了,菊花却还在开发。

师:不畏严寒是菊的特性,也是它的本性啊!请你读。

师评价:你读出了菊花凌霜傲放的独具性格。

(你读出了菊花一身傲骨的美)

(二)

生2:将百花零落与惟菊独盛进行对比,突出了菊花的顽强。

师:师:作者将其与百花对比,而你也领悟了。请你读。

师评价:读出了苏轼那句“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气势。

这菊如君子般坚贞不屈。

(三)

师:看似轻描淡写—“惟菊独盛”,细细品品,我们从什么字感受出菊花不畏严寒的特性和品性啊?(惟、独)

生:我从“惟”和“独”感受到菊花的与众不同 ,在这严寒的季节里,只有它怒放枝头。

师:一个惟,一个独,两个同义字的构成,就将菊花的特性呼之欲出了。

(四)

出示PPT,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严”变红,比较文言文和译文,体会“严”精妙。)

师:比较文言文中的“严”字和译文中的“寒霜降落”,你感受到什么?

生:文言文文中的“严”字更突出天气的寒冷。

师:这严霜之“严”比译文中寒霜降落更现出寒气逼人,更表现百花无奈,菊花独傲的品性来。

(五)

比较古文和译文:

师:你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用了30个字来写,上面的文言文仅仅用了15个字就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你们对文言文有什么感受啊?(生归纳)

师: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PPT:1、语言简洁 2、言有尽而意无穷)

6、诵读古文,表现魅力,

PPT:“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有了这样的文字,(指板书)菊之香,菊之形,菊之色,菊之性毋庸多言,尽在其中,读—“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有了这样的文字,我们总能够在严霜既降之时,还能闻到菊花清雅的幽香,只因——读,“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有了这样的文,我们似乎看到菊花不畏严寒,如君子般隐逸傲霜的品性。因此当百花零落之时,——读,惟菊独盛。(板书:惟菊独盛)

四、条理清晰,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师:怎么样,文言文学起来蛮有意思吧!来,咱们把它珍藏在脑海里。和着古曲,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板书: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

学生背诵。配上音乐。

五、学法运用,联系后文,尝试文言写句。

1、师:文、音皆美也!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指板书)读、借、注、品、背的方法,学习了文言文。

2、我们试着用文言文改写一下这句话好吗?

池塘中有荷花。它的叶子,大的就像盘子一样,小的就像铜钱一般。

(塘中有荷。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师评价: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3、师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文言文的《菊》的独特魅力,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小试牛刀,真棒!

六、作业。

1、诵读《菊》。收集写菊花的名句。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预习《莲》。

板书设计:

 25、菊和莲

 味:清、溢    读

 惟菊独盛 形:如…如…   借

 色:或…或…或…或… 注

 性:耐寒    品

 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