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体分类?就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它在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提高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从错综复杂的许多事物中,找出共性的东西,并分别进行归类,使人们能更概括的认识客观事物,清楚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幼儿学习分类,对他们学习数学和发展智力具有重要意义,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和学习计数的的基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具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各种物体,能够根据某一共同特征把它们呢、区分开来,然后分别进行归类,才有可能对他们分别进行计数活动,从而认识数的实际意义。所以说,要学习点数物体的数目,知道数的含义,有必要先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途径之一,幼儿要对物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找到物体之间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对物体分类教学应有足够的重视。

一、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

幼儿很早就开始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例如:幼儿学习识别周围的实物,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后又识别这些实物各具有哪些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幼儿在识别某种实物中,就意味着他在按照某些特征或属性把这种实物同另外一种实物区分开来。因此可以说,幼儿在认识和分辨各种实物的过程中,已开始学习按照某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活动。

但是,幼儿的分类能力是在认识实物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很有限,又受到语言发展的影响,所以幼儿的分类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幼儿的分类能力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岁左右的幼儿不能按照某个物体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他们在摆弄实物或玩具时,往往先把自己喜欢的放在一起,把不喜欢的仍在一边,以后逐步能按照颜色或大小选择实物或玩具。但是,他们还不能把颜色精确的区别开来,往往是把大红、粉红、紫红混在一起,把蓝色、天蓝色、黑色混在一起。这时的幼儿对物体的感知是笼统的、模糊的,他们更分不清物体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第二阶段:4——5岁幼儿已能初步识别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属性,也能根据物体的某些明显特征进行分类,例如:会按照物体的基本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把自己喜欢的红色玩具放在一起,把蓝色的放在一起,但是特征之间的区别必须是明显的。

第三阶段:5——6岁的幼儿不仅会按照实物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而且还开始按实物的用途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幼儿做游戏时,会把青菜、萝卜、芹菜等放在一起,做菜给“客人”吃,把蛋糕、饼干等放在一起,给“客人”吃点心,把苹果、橘子等放在一起,给“客人”吃水果。由此看来,幼儿这个时期的分类活动,还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