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一门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于2002年9月在全校1----5年级正式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亲自主抓,有专职教师任教。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边摸索边探究,集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这门课程有效的实施。于2003年9月继续在2----5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每周每班3节课。并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课改,探究成功之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它的核心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适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在编排、设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一、根据地方差异,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适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体验、操作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在编排、设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是根据地方差异及社会、学校等基本因素,认真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来设计、编排课程内容的。我们编排的内容有:“爸爸、妈妈的双休日”“一日常规我知道”“飞机”“找秋天”“小孔成像”“剪贴对称蝴蝶”“缝扣子”争做合格的小学生”“小记者采访”“社会调查”“神奇的摩力圈”“学会推理”“过五关”“唱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歌”“智能训练”“长方体物品的捆扎”“游罕山公园”“富饶的家乡”……,按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编排和设计,我们是本着掌握逐渐积累的学习原则,从易到难,从基本的、简单的内容和训练入手,逐渐转为高一级的较为复杂的内容和训练的原则来筹划排列的。表面上,各主题是独立的,但它们又有内在的联系。无论从知识的系统性,还是能力培养的连贯性看,前面的主题活动总是为后面的打基础,后面的主题活动总是前面的深化和提高。同时,我们还重视学习的适时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条件,抓住最佳时机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比如秋天到了,我们设计了一个找秋天的主题活动,一年级学生开展的是以听秋天的故事,说一说秋天是什么样的,并结合身边的秋景,为秋景图填画并涂颜色,让他们感受秋天的变化和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年级学生开展的是通过观察找秋天的特征,然后把你看到的、了解到的秋天画下来。让他们通过画来表达认知和情感。三年级学生开展的是从身边的变化和书本中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收获。通过收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词、句、段、诗等来赞美秋天。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