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成为盲点

如何向孩子讲解死亡,如何让孩子认识死亡的本质,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死亡教育几乎没有人愿意提及,死亡教育成为盲点。

九成家长不会主动讲解死亡

关于死亡教育,记者随机调查了50名家长,发现只有3名家长会在平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讲解生命的意义,以及提到死亡的问题。其余九成家长则表示,只要孩子不问起,便不会主动跟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这是人的自然规律,小孩长到一定年龄了,就能领悟到何为死亡,迟早会懂的,现在孩子太小,不知怎么跟他开口谈这个问题,而且谈得不好,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市民张女士说,曾经有一次,孩子无意中问起,死亡代表着什么时,她随口答到,死亡就是睡着了,没有醒过来。自此之后,孩子有一段时间患上了睡眠恐惧症,老是担心自己一闭上眼睛就会死去,同时也害怕爸爸妈妈睡觉,怕爸爸妈妈一睡再不醒来,没人陪他玩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解释死亡,既科学又不会让孩子在心里留下阴影,所以从此以后,我会刻意避免这个话题。”

“我家的小孩对清明节根本没什么特别的概念,他只知道清明节爸爸妈妈会放假,有空陪他一起出去玩,所以,这个与死亡有关的节日,我们根本不用跟他解释什么是死亡。”佳佳妈妈表示,既然孩子没有问,家长也无需太多关注此事,有时特意提起,更会强化孩子对于死亡的意识,本来是想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的,最后可能会变成孩子思想中一颗定时“炸弹”。

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教会孩子如何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就行了,死亡教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学校教育只讲“生”避谈“死”

在学校,老师有否向学生进行过死亡教育呢?记者调查了市内5所学校,答案为“零”。“目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生命教育上,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实质是一体两面。”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放假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教育的讲座,家庭用电安全的讲座,以及平时在学校的一些地震、火灾逃生演习,这也是与“死亡”连在一起的,但是只强化了“生”的一面,而没有直接面对“死亡”。(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偶然或必然地遭遇死亡问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对此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就是死亡教育,而我们现在对小学生的死亡教育是缺失的。最有可能也最应该展开讨论的场所是家庭。”一位校长表示,自从去年9月份开学以来,广州市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小学生跳楼”事件,其实学生跳楼在西方社会也会发生,只是我们中国把此类事情放大了,极端化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很多人从根本上探讨过此类事情的根源。现在小学生的父母很多都是80 后,是单独甚至双独,他们自己的心智有时候还是小孩子,不懂得处理亲子关系,更别说对孩子谈论生与死的问题了。

此外,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依赖性很强的一代,缺乏自主性,遇到问题不懂得自己解决,有时跳楼只是他们赌气的一种方式,以这种方式引起家长、学校的关注,却从来不会想到后果,也不明白后果会是怎样。如果让他们重新再选择,也许不会是跳楼。而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多或少会给同学一种暗示,原来这样一种方式也是可行的,至少父母痛心了,学校妥协了,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却不知道失掉生命是自己最大的损失。学校和家庭在小孩“死亡教育”这方面是应该加强的。

专家观点

要有技巧地进行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一定要做,而且是要有技巧地去做。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害怕,因此编了个童话故事解释死亡,但这并没有告诉孩子事情的本质,有时还会误导孩子。如果父母说到,人死了会到天堂,那么小孩子就可以把死亡理解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生活中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马上想到天堂去了,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要平静地向孩子解释死亡

死亡如同出生一样,是生命个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死亡”毕竟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所以人们一提及死亡,毛骨悚然,胆颤心怯,都努力回避这个可怕的、令人绝望的话题。在我们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时候,要注意用平静、缓和的语音语调,既要保持科学,又不能冰冷生涩。不能为了渲染死亡的气氛,而故意把声音弄得低沉阴森。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以后就不能再重新生活在世界上了,不能跑、不能动、不能说话了。生活是个大课堂,蕴藏着许多教育资源。亲朋好友的离去,动物伙伴的死亡都是鲜活的死亡教育的素材。每当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出遇到这样事情的感受,切莫压抑在心,不与人沟通和交流。孩子感受到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感,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真实地面对。

观察自然界生物的生死轮回

其次,可以让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生命,看植物的一岁一枯荣和其他生命周期短暂的生物的生死轮回。这些对孩子理解“生与死”是有一定帮助的。与其让孩子蒙在脆弱之中,不如真诚地告知,鼓励孩子和我们一起坦然面对。小猫会死、家里的花朵也会死、老人会死、年轻人也会死、你不喜欢的人会死、你喜欢的人也会死。不过死并不可怕,你可以把你想念的人或者小动物记在心里,自己好好生活下去,为了达到活下去的目的,生病了就要吃药,才不会痛,才不会死。

死亡教育要学会举一反三

最后,家长自身要明白一点,进行死亡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把死亡的概念灌输给孩子,也不是谈到死就戛然而止,而是应该举一反三地让孩子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比如,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死亡教育也让孩子小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让孩子体验到了保护生命的艰辛,知道与父母分享快乐和美食,懂得父母的辛劳,并不定期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又比如,家长向孩子讲述死亡真正的内涵就是“生命的结束,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不会知道”,等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就会格外懂得时间的宝贵。

所以,向孩子解释死亡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家长把握了正确方法,孩子会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