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谢雅芳

上海市新课程改革以课程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为特色,构建整合、开放的课程内容,即不再给教师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有章可循的教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操作平台。当教师被要求实践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同时又没有统一标准的、步骤清晰的和按部就班的教材可以依托使用时,他们的茫然不知所措是显而易见的。由上海市教委幼教教研室主任黄琼主持的专题研讨活动,围绕教师普遍关注并存在诸多困惑的低结构与高结构活动、分科与整合、预设与生成、新课程的活动设计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高结构与低结构活动

——如何理解和适时转化

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的应彩云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课程实践中

的高低结构活动”。应彩云认为,低结构活动更关注幼儿个体的特点,高结构活动则关注教师的预设目标。两者本质区别在于教师预设目标的不同达成度,而不在于活动的形式。

针对部分与会者的质疑:研究高、低结构的问题应该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也要求一线教师研究这个问题呢?黄琼认为,了解高、低结构,有助于教师在安排活动时,既能考虑到追求教育目标的高结构活动,又不忽略关注儿童本身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等的低结构活动,帮助教师更清晰、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动,更科学、全面、平衡地设计活动。应彩云则认为,提出高、低结构活动的概念,是为了让教师在实践中更加清晰地分辨活动的形式和类型,为了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实践能更加清晰的把握,能更好地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对于如何把握好高、低结构间活动的转化,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瞿菁指出,低结构活动转化为高结构活动,更多地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为了深入挖掘低结构活动中潜藏的巨大教育价值;高结构活动转化为低结构活动,则是为了满足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适合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需要。

如通过在区角中投放各种材料、设计各种游戏,有助于高结构活动的延伸并转化为低结构活动等。但是,与会者普遍认为,如何进行转化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具体做法,而是教师对活动的价值判断,即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高、低结构的转化。

分科与整合

——对分科与整合的认识和实践

分科与整合有什么区别?与会者基本认同宝山区红黄蓝双语幼稚园蒋静的观点,即分科与整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价值追求的不同。以往的分科教学更多的是追求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注重认知的发展,而整合课程更加关注儿童兴趣、需要、知识经验的获得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施整合课程正是新课程“以幼儿发展为本”基本理念的要求,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