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

——也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金坛市涑渎小学  史天一

“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学习方式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如是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纵观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被“禁锢”在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少与同学、与老师合作的机会,学生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让我联想到文革时期的“大锅饭”,我们禁不住要大声高呼:“难道还要让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在我们今天的教育界再上演一次吗?”不!我们有“联产承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联产承包”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教育。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不正是响应了“联产承包”的号召?不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吗?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改一改“大锅饭”的恶习,与同学一起感受一下“联产承包”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呢?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创造宽松氛围,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需要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有四种需要值得认真关注,这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那么,我们的课堂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遵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室的空间、教学的过程,就连课桌椅也必须一律要面对教师方向进行排放。师生关系更是说者与听众的关系,信息在课堂中只不过是单向传递,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如此压抑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于是,学习成了一种负担,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的、无意义的活动,从而形成了毫无积极性可言的课堂“大锅饭”。而居有“联产承包”性质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却打破了这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为学生创造了与教师、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如教学《虎门锁烟》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一想,这么多的鸦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把它们销毁呢?”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会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自由组合,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解放了学生的嘴,人人参与讨论,那些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他们在同学之间也不是显得那么拘束了,所以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而且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