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16课《母鸡》,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老舍先生在本单元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没完没了或无病呻吟的叫声、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一点点成绩的德行,再现了一只让人讨厌的不能再讨厌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 “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不敢再讨厌”。

【教学策略】

本课以下几个特点需要在教学时关注:

1、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正好与本单元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辨别。文章一开始极尽笔墨写了对母鸡的俗不可耐令人讨厌,第四小节的过渡段笔锋一转,又塑造了鸡母亲的伟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鸡母亲的赞美尊敬的感情。先抑后扬的写法,也是前后对比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母亲的伟大。与本单元前两课的明贬实褒不同,这里的讨厌是真讨厌,可以进行两者的比较辨别。

2、先后呼应的写作手法。文章第一句“我一向讨厌母鸡”,最后一句是“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样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不仅突出了主题,也使文章整体感更强。

3、过渡句的应用在本文中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作者是怎样由“讨厌”一下子转变成“不敢再讨厌”的关键点所在。

4、这是本单元老舍的第二篇文章,与前一篇的《猫》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作家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感受老舍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经历,并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对比)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舍先生笔下那一只既可爱又古怪、淘气的小猫吗?《猫》那篇文章中时时处处无不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读完那篇文章之后,我们是不是也恨不得马上想养一只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另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母鸡》(板书课题),看看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是不是也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惹人喜爱。

【设计意图:教师以15课《猫》作为导入,先入为主地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联系,让学生不会把刚学过的类似课文给断裂开来,在学习准备上就已经自觉地形成对比学习,同会对后面的总结写作方法做好铺垫,从而把学习难度降低,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