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幼儿教育界在语言教育方面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新《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进一步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在以培养幼儿数理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活动中是否可以渗透幼儿的语言教育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数学活动与语言活动虽然有着明显的不同,不需要幼儿有优美动听的语句以及丰富的词汇,但也有密切联系,需要幼儿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实际上,语言在数学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一方面是教师的语言,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理解和学习的效果,影响到幼儿的个体性操作;另一方面是幼儿的语言,幼儿在数学活动中需要用完整精练的语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达成的。新《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支持性的语言环境,在语言教育方面,教师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支持者的作用就得到了凸显,由教师提供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那么数学活动中怎样恰到好处地渗透语言教育,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呢?

一、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确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指贯穿、连接整个教学过程的语言,它是教育教学过程得以开展的联系性语言。这类语言在数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首先,在数学活动的开始环节,这时的教学语言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了解活动的内容。常用的方法有故事讲述法、问题设置法以及直接讲解法等。

1、故事讲述法是通过创编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或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这种方法在各类活动中都较常见。

2、问题设置法主要是根据游戏的内容或规则设计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从而使幼儿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例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小兔拔萝卜”中,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分辨萝卜和青菜,并能进行5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一天,天气晴朗,小兔跟着妈妈到田里拔萝卜。小朋友,请你们帮小兔找一找,哪些是萝卜?小兔拔了几个萝卜?”

3、直接讲解法是指教师直接明了地讲述活动的内容或规则。如中班数学活动“做客”中,主要是要求幼儿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活动中,教师一边出示立体的人物教具,一边直接提出要求:“红红家有3个人,又来了一位客人,现在家里有几个人?

其次,在数学活动的中间环节和结束环节,教学用语一方面是用简单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概念,另一方面是帮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如在大班“我爱我的幼儿园”中的小主题“园庆日”中,教师预设了数学活动“分蛋糕”,目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等分的意义,尝试二等分、四等分。

在幼儿尝试操作的基础上对“等分”进行讲解时,教师把抽象、深奥的等分概念解释为“把一样东西分成大小一样的几份就是等分”。而幼儿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就有了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再次的分蛋糕、分饼干、分糖果等分实物操作练习,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我把一件(或块、个等)分成了大小相等的几份”。教师要求幼儿量词使用准确,份数的表达要清楚。这就一举两得,既巩固了幼儿的数知识,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数学操作、游戏活动中指令明确,重点突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