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使命:教文,也要教做人

记得多年前,我家院子里栽了两棵枫树,一红一青。为了不辜负枫的天生丽质,我请了一名花匠将青枫攀援造型,如今青枫姿态宜人,清幽雅致。红枫,虽是色彩艳丽,却蓬首杂乱,与青枫相比,其美相差甚远。于是,我又请了花匠,让他设法也塑一下红枫。花匠看着那粗实的树干遗憾地说:早已定型,无法造就。树木的成长是这样,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最大的特点就像树木,不断地“长”,边长边变;亦可变好,亦可变坏。孩子的可塑性,正由此而生。

塑造孩子,头等重要的是教其学做人。学做人虽是一辈子的事,但根基是从小打的。孔融四岁即懂让梨,便是从小学做人的范例,至今仍传为佳话。“学做人”可以说是我国伦理教育的核心。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层出不穷,倘若淡忘了“学做人”,那是人生的重大失误。国门打开后,泥沙俱下,我们不能不承认少年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着物质诱惑而又争斗激烈的大世界;而他们自己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又是处处可以得到依顺满足,被奉为至宝的独苗苗。处于这样一个矛盾的生活空间的孩子,从小“学做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是至关重要的。日益深入人心的素质教育,其本质意义也就在此。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在小学各科中又是占课时最多的学科,在教文的同时,教孩子“学做人”这是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

所谓“学做人”,我以为就是让孩子首先懂得如何对人、对己,进而懂得如何对公、对私,以至如何对待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我从事的语文教学,就这样紧密地和孩子“学做人”的大事联结在一起了。多少年来,这种使命感不断地在我胸中涌动。于是每日进行的“教文”的工作,便富有了神圣的内涵。

一、以师之品,传情导引

在小学,除了班主任以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语文老师。且语文教师教的课本又是紧密地与学生做人相连,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甚至衣着打扮,往往是学生仿效的偶象。因此语文教师的人品对学生如何学做人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首先语文老师如何对待工作的,从上课到批改作业,是一丝不苟,还是敷衍塞责,学生朝朝暮暮都看在眼里。我们看到许多语文老师上课前认真准备,课上怎么讲怎么问,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疑问,自己又怎么回答,都做到胸有成竹,上课一环一环,一步一步,既是井然有序,又是生动活泼,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全神贯注,直至进入“师善教,生乐学”的境界中。课后,当学生看到老师及时批改作业,字迹、符号也是毫不含糊时,学生会为之所动。我记得我在读师范时,打开作文本,常常看到里面夹着几只小小的青虫,我立刻明白了,是老师在灯下熬夜为我们批改作文的。老师俊秀的毛笔字写的眉批、总批,一语破的,批注又常常有鼓励之辞,更感到老师对学生的拳拳之心。老师的敬业精神使我肃然起敬。这是老师人品对我无声的教育,直至现在,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仍然不断地鞭策着我。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