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习惯地认为,孩子是最天真的,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思想,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喜欢谁就大声宣布出来,毫不顾及对方的面子,甚至童言无忌,因此他们肯定不会“编瞎话”。于是,对孩子说出来的话,我们往往坚信不疑。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让我讲三个小故事给妈妈们听——

一起莫名疑案:健健掐人了!

一天早晨,校车来到小娥居住的小区门口接她上学。车门一开,小娥妈妈冲了上去,对着坐在车里的一个小男孩大吼一声:“你是健健吗?”小男孩吓了一跳,莫名其妙地点点头。

小娥妈妈继续大声质问:“你昨天掐我们家小娥来着,是不是?把小娥大腿都掐青了!”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我没掐她。”

小娥妈妈简直怒不可遏:“不是你?!难道我们家小娥在撒谎?你给我说清楚!”

向家长提问:你们认为谁在撒谎,健健,还是小娥?

专家如是说: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根据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的研究,儿童直到7-8岁,都不能完全陈述事实。他们并非要欺骗谁,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扭曲现实。比如当小娥不小心磕破了腿,会告诉妈妈是被别人掐的,以此来保护自己。

真相大白: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当小娥的班里来了一个生龙活虎的小朋友健健,当健健做了一个什么举动,被成年人标签为“打人”,孩子们心里留下了这个表象是:健健打人了。当这个“打人”举动传到家长那里,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互相传言:健健爱打人,并且暗示性地追问自己的孩子:健健是否打你了?孩子很容易混淆自己的印象和想象,顺着家长的话说:是的,健健打我了。尽管小娥也许已经想不起来到底怎样弄伤的,但是为了回答妈妈的质问,只好把脑海里最现成的表象取出来:“健健!”至于给好朋友栽了“赃”,会引发妈妈对准健健发泄怒火,是小娥不能预见的后果。

一个严重事件:幼儿园老师性侵犯

1984年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美国的某家幼儿园老师性侵犯儿童案件,14名幼儿出庭指证该园老师曾经强奸、鸡奸、猥亵、玩弄他们。经过17个月的初步听证,其中5名老师被无罪释放。几乎10年之后,案中最后两名教师在坐了6年的监牢之后,也被无罪释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