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左右的孩子还在完全自我的阶段,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分享分享,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这种“自私”的表现家长不会在意。但如果孩子到了3、4岁还那么自私,如何教育也不改,妈妈就会着急起来。

孩子这种自私的表现多与家庭环境有关: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常常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因为住公寓的关系,孩子接触外部社会较少,他们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来观察这个世界,并以为别人的想法都与自己一致。

因此,他们不会考虑别人,如果谁动了自己的东西,不管是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或是同龄的小伙伴,他都会大喊“是我的”并马上抢过来。就连那些被束之高阁的玩具,只要别的孩子表现出兴趣,他就会马上抢过来,这都是孩子“自我中心”的正常表现。

这样的情况在4岁以下孩子身上最明显,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后,他会慢慢发现世界并不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这个时候他们会逐步学会分享。

孩子们的互动情况也是这样,2岁以内的孩子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彼此之间很少有交流。即使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也只会缠着妈妈,而不会与小朋友交流。进入3岁后,他们开始认识到伙伴的重要性,会一起骑车、爬山等进行一些有意识的活动。3岁半到4岁后,他们才会慢慢的学会互动。也是这个时候,他们开始走出自我中心的意识。4岁半以后孩子就会喜欢和小朋友玩,而不会再粘着妈妈了。

在教孩子分享的过程中,父母不要盲目地让3-4岁的孩子做到谦让或分享。要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占有欲,再逐步教育孩子学会谦让和关心别人。只有得到爱才会付出爱,父母对孩子的给予和支持非常重要。一般孩子到了5-6岁,他们自然会懂得分享,照顾别的小朋友。

通过游戏等手段改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

现代家庭都是围着孩子转,无论吃饭、睡觉、玩游戏,所有事物的中心都是孩子,父母大多会先满足孩子,再满足自己。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很难走出自我中心意识的。

只有孩子发现父母并不会先满足自己时,他才会逐渐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家里最重要的人,并逐渐学会谦让。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也要改变一切围着孩子转的态度。

当初为了让我儿子仔仔走出自我中心意识,我想了很多方法,从仔仔2岁多能自己吃饭开始,他就与我们一起吃饭,所有的菜式都一样,没有特殊。有时候,在吃饭时我们还会特意最后满足他。比如他爱吃红烧鸡翅,原来都是让他先吃,他吃不下了才轮到我们吃。有一天我又烧了一盘鸡翅时,我先夹了一个最大的给爸爸,我说:“爸爸是家里最辛苦的人,要赚钱养家,最大的给爸爸吃”。然后夹了一个给自己,说:“妈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非常辛苦,妈妈也要吃一个。”当我们分配好后,我才夹了一个小小的给仔仔。一段时间后,无论吃什么,仔仔都知道要先给爸爸吃,最后才轮到自己。

我们还会利用折衣服打扫房间等机会教仔仔辨别家庭成员的各种物品,教他明白,有些物品是他的,有些是爸爸妈妈的,有些则是公共财产。他只能处理自己的那部分物品。

玩游戏的时候也一样,有时候我们会让他先挑,有时候也会自己先挑。最后我们一致达成协议,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的那个人先挑。当家里有小朋友想玩他的玩具而仔仔不同意时,我一般不会批评仔仔,而是会向别的小朋友解释:“仔仔自己现在想玩这个玩具。你跟他商量好吗?”有时候会拿出别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再组织大家用各自的工具一起做游戏。逐渐的,仔仔开始主动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当孩子从自我中心的意识中走出来时,他就不会再动不动说:“是我的,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