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审美、探究、应用三大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并希望这一任务通过必修课程得以实现和强化。但必修课程学时有限,只有处理好教材,选择安排好教学内容,方可求得学生语文三种能力的均衡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合作学习。

一、语文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语文合作学习可以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最高水平

古人有云:集体的智慧才是最大的智慧。通过小组来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小组就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习活动也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小组的成功会为每一名小组成员带来成就感和荣誉感。为了小组的成功,小组成员会更加重视学习活动,也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且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还能用集体智慧来拓展自身的智慧。这远比一个学生的成功和聪明有意义。

(二)语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小组的划分本身是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划分。通过小组讨论或争论不仅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从而共同提高,特别是学生通过向小组成员传达或解释自己的资料和意图时,要尽量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争取以有效的语言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认知细节,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语文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交际和处事的能力。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化大爆炸。一个人仅有高智商还不足以成功,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即要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营造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和谐氛围,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培养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歧视、隔阂和冷漠的现象,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的温暖并且热爱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语文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项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其深广的活动,小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逊兄弟提出了合作学习五大因素理论——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这是符合学习本身的一种教育理论,也是适合我国教育教学特点的一种教育理论,为我们探讨语文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兴趣小组法

成立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如朗诵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通讯兴趣小组,制定一个共同的小组目标,让小组成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为自己提供一个成功的平等机会,最便捷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游戏竞赛法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竞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竞赛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如分组分角色朗读、分组排演课本剧、分组完成调查报告。

(三)交错学习法

学生来源不同、基础各异,成绩也千差万别。通过交错学习,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知识和性格的互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如作文互评法、试卷互评法、错别字互纠法、不同科目相互辅导法。

(四)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共同以计算机为学习工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把自己了解和搜集到的资料发给同学,经过筛选、补充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和作业,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

三、教师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地位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变化,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指导作用。“语文教师是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开展语文合作学习时语文教师不能缺场,也不能只是站在一旁等待活动的结束,要对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起到解惑的作用,要在以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