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着那些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每天苦哈哈的,但不是还有里约奥运会的两股泥石流傅园慧和张国伟吗?艰苦的训练,也能培养出性格乐观的人啊!

相反,我们看着无所事事的人,往往是最不快乐的,整日埋怨着人生。因为他们缺乏自律,吃不了苦,所以设定的目标往往难以完成。

2.这还不足以说服伊妈,她反问我,就算让孩子吃苦,也要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吃苦啊!现在的问题是,伊伊看起来已经不喜欢舞蹈了!

其实,伊伊不是不喜欢舞蹈,而是不喜欢舞蹈课的“难”,所以她的反抗情绪才会出现在舞蹈难度增加以后。

借鉴蔡康永的一句话:“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孩子放弃做事情,不是不喜欢,而是怕难,怕辛苦,怕麻烦。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2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个时段的孩子不存在真正的规则意识;而2-7岁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该阶段孩子正需要”他律“,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成人来约束自己,给自己定标准。

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的,大人们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是因为有自律。孩子遇到“难事”时,他们并不知坚持的意义在哪里,只知道“放弃”和“玩”更开心,此时家长应该担起责任,引导他们解决难题。

3.很多奉行“快乐教育”的父母,都觉得自己被应试教育坑了,所以才想让孩子活得快乐一些。过去,应试教育的“不快乐”,是因为它忽略了每个人的个性,错不在于“把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我们必须活成一个模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现在的我们,既不想让当过去的虎妈虎爸,也不想“快乐为上”地散养孩子。那我们应该以怎样地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呢?

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什么,而一旦开始,就必须坚持不想孩子活得像过去的我们,那你就要尊重孩子的喜好,不然跟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其次,无论是孩子选择学习什么,你都要让ta坚持学下去。不能让孩子三天两头地换兴趣,家长也不停地换方针。

朵朵上的舞蹈班和钢琴班,我全都让孩子坚持上下去。即使孩子中间会有放弃的念头,也曾经为此哭泣纠结。但我一次都没说出“你不喜欢,就算了”的话。因为我不想以后她遇到坚持不了的事情,第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放弃。坚持下去,会让孩子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和责任承诺的力量。

比起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有很多家长,带了着目的性让孩子去学习,最后让孩子鸭梨山大。让孩子去上兴趣班,学习才艺只是我的一个小目的,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孩子意志力的培养过程,比任何知识更重要。当孩子对兴趣的新鲜劲过去、遇到学习的阶段性障碍时,此时就是培养孩子从他律发展成为自律的过程之一。

早些年,看到网上所吹的外国人的“快乐教育”我也很心动,但后来有朋友去美国留学后,发现这只不过是那些短期到访者、交换生还有一些无节操的编辑捧吹出的教育蓝图。美国学校的基本课程虽然不难,但是孩子们课后要学的兴趣课可不少,有些孩子会选择好几项兴趣。

小精灵温馨提示:

所以,爸爸妈妈们,别再被“快乐至上”的理论给迷惑了,动不动就说“孩子喜欢、快乐就好”。孩子的成长道路,无论你和他,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非常多。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