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1、更换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计算的方法更加开放。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认知的冲突中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3、知识的背后体现方法,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隐含思想,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7页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学会同分母数加减法和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折纸的活动,通过两个小朋友折纸的所用纸数量,提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必要性。接着,又提出估一估与算一算的要求,并用两种提示性的算法,说明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思考方法。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彩纸数张、小刀。

教师准备:多媒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折纸吗?(喜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折纸)

这是一张正方形纸,你想折什么?

生1:我想折成三角形。

生2: 我想折成小船。

……

师:大家想知道笑笑用它来折什么吗?

(学生很期待。)

课件演示:

师:你能从笑笑的折纸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1:笑笑通过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了4份,鱼头用了 ,鱼尾用了 ,我的问题是折这条鱼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2:共用了 ,因为 加 等于 ,也就是 。

师板书: + = =

生3:笑笑拼了这条金鱼,这张纸还剩几分之几?

生4:我知道,还剩 ,因为 ―– = 。

师:这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哪位同学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怎样计算?

生:分母不变,直接把分子相加减。

师:大家这部分知识学得很扎实啊!

(反思:学生在折拼金鱼的情境中,主动再现了三年级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我也达到了做不露声色的知识铺垫的目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