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为落实课程标准中“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这一教学目标,教材在学习比例尺后编排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即把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对应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为2:1。

二、教学步骤

1.先组织学生讨论:“把下面的长方形和三角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为2::1”是什么意思?怎样放大才能符合这个要求?

2.让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

3.展示交流,学习放大的方法。归纳:先确定出原图形的长和宽(可以数方格),然后把图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放大后的长和宽的数据,再画出长方形。

4.观察、比较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长方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形状没变,大小变了”,从而体会图形的相似。

5.三角形的放大问题参照长方形的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选择画图的方法:一般应先画两条直角边,再画斜边。

6.“试一试”是学习把图形按一定比缩小的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参照把图形放大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时,重点关注数据及画图的方法,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指导、纠正。

三、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是巩固将图形按比缩小的题目。练习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步骤后再画图。对于三角形,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长方形,可引导先确定原图形的长与宽,再根据比算出缩小后的长与宽,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去画。可从外向内画,也可从内向外画,注意确定两个长方形的相对位置。

第2题是综合巩固将图形按比放大和缩小的题目。

练习第(1)小题时,应让学生先进行研讨,确定好方法,再画图。具体画图时,要提醒学生最佳的画图步骤。可以将图分割成两部分:长方形与三角形。接下来可以先画长方形也可以先画正方形,如果有学生选用其他方法,只要能画正确也要给予肯定。但最后,应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找到较好的方法。

练习第(2)小题时,完全可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完成。

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平安小学校园平面示意图及解答相关的3个问题,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1)个问题是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及校园面积的问题。

第(2)问是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及根据方向和距离标注位置的问题。订正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大门标出的位置、比例尺的运用和图形缩小的方法。发现问题,应讲明道理,加以纠正。

第(3)问是图形的“缩小”问题。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各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后,可采取汇报交流的形式集体订正。同时,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并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表现和主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