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几个小学语文备课观

一、备课≠备教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如果谁没有写教案,那一旦发现,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不仅要受批评,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误区!

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的全部。语文备课是为上语文课做准备,让我们以A教师教学《万里长城》(浙教版小语9册)为例来看教师的备课情况。显而易见,对《万里长城》的备课就是为教学这篇课文做准备,那么,从直接关系来看,

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一些长城的图片资料等教具器材是备课,设计制作长城如何建造的课件是备课,到网上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是备课,与同事研讨课文、探究教法也是备课;而从间接关系来看,A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备课,听其他教师执教《万里长城)而有所反思是备课,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是备课,在生活中积累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是备课,暑假时自己亲自登上八达岭长城也是备课。在语文界、有一句著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用么,将此话与语文教师的备课联系起来,完全可以推导出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语文教师顺应课改潮流的必然需要,也是语文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然需要。

语文备课有狭义、广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其基本要求是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广义的语文备课是大备课,终身备课,它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正如一位特级教师在上了一堂令人叹服的公开课后表示,他这节课没有准备教案。但却是他一生的准备。写教案决不等于就是备课,备课也决不等于就是写教案。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语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更重要的是备理论、备生活。对语文教师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那么,语文教师的备课是否就不再需要写教案呢?笔者以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初出茅庐的新教师而言,写教案不仅有助于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还有利于新教师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所以,不仅要写教案,还有必要写详案。而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年年重复写新教案就大可不必,这难免有“重复劳动”、“无效劳动”之嫌。是否可以在老教案上作出修改,实行老戏新唱,或者在语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