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有幸参加了教委办第十四期名师讲堂暨数学学科研训活动,聆听了李文颖老师带来的六年级《图形的放缩》这堂课,有了些许的思考:

首先,李老师通过四次操作,将一张图片进行不同的变换,然后问学生:哪张图跟原图比较像?当大部分同学们都回答出是第三张和第四张时,老师便抛出一个问题来:为什么第三张和第四张跟原图比较像?带着这样的思考,李老师呈现出了教材中的例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只有当长和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像。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及时地回到刚才的活动中,让学生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第三张和第四张跟原图比较像这个问题,我相信学生们会恍然大悟,对问题会认识得更加透彻和深刻。

在课堂练习中,第一题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笑脸进行放大,这是一道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的题目。有位女生到台上展示时,说得非常的好,画得也很好,可是我在想,对笑脸的轮廓——长方形进行放大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对轮廓里面的眼睛和嘴巴,我相信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就会有疑惑了,那是否有必要拿画错的同学的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分析讲解呢?

而练习中的第二题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进行放缩。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开放即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这是很大地考验老师对课堂的掌握能力及教学应变力。而对学生而言,这类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生动、更活泼、更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很欣赏李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这也是我在教学上所要努力和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