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场景:家长要求老师多给自己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表现,因为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麻雀,可是一到幼儿园却"沉默是金",从不主动开口说话。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敢说,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却不知从何下手,自古以来,与人交往,与外界交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说",如何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呢?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充分扮演多种角色,为幼儿营造鼓励、接纳、支持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大胆的说、快乐地说、尽情地说。

有一次我们带着小朋友在草地上进行户外活动。一会儿,只见几个幼儿在草丛里指指点点,还大声叫起来:“蚂蚁、蚂蚁。”原来,他们发现了蚂蚁,还仔细观察,并把蚂蚁抓进了教室。幼儿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提出了小眼睛里的小问号。“蚂蚁的家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蚂蚁会游泳吗?”……于是我们便产生了《蚂蚁》这一主题活动。

首先,教师应是一个倾听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倾听来自孩子们的心声,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蚂蚁》主题的产生,正是教师善于倾听的结果。有的幼儿对蚂蚁的家产生了兴趣,有的幼儿对蚂蚁的是怎么“说话”生了兴趣,有的幼儿对蚂蚁的颜色生了兴趣,还有的幼儿想知道蚂蚁会不会游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张小问卷,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

其中,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这个问题,幼儿产生了争论。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认为不会。这时,教师关注着他们,没有将答案直接说出,而是认真听他们争论,鼓励他们将问题讨论下去。最后,孩子们决定做试验来验证。在这种环境的支持下,幼儿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主动表达见解的能力获得发展。

幼儿把抓到的几只蚂蚁放在一盘水里,看看蚂蚁会不会游泳。这时他们的语言可丰富。

“小蚂蚁游泳啦!”

“怎么我这只蚂蚁不会游?。”

“它是六只脚一起游的。”

“你看,小蚂蚁不动了。是不是死了。”

“不,它只是太累,要休息一下。”……

此外,教师还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欣赏者。当孩子们正在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来表现自己时,教师在旁边认真观察,了解孩子的思路,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孩子的表现更加大胆、创新。

在“蚂蚁喜欢吃什么?”这个活动中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它喜欢吃饼干。”

“蚂蚁最爱吃糖了。”

“我看见过蚂蚁吃树叶”……

形形色色的问题从孩子的口中提出,他们是那么的好奇,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喂蚂蚁、引导他们观察蚂蚁。我们把观察到的做了一个统计表,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得一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动物世界、看看百科全书等等。

当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教师从欣赏者的角度去肯定对方的劳动,这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并对他人的肯定报以兴奋、愉悦。

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必须在交往中培养,要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多和人接触,在接触中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我为蚂蚁造新房”活动中幼儿全体出动,利用废旧的纸箱、纸盒给蚂蚁设计新房。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幼儿你一句我一句,怎么才能把新房盖好

?

“你的盒子放在这里吧,我们砌一扇门?”

“这是蚂蚁的房间。”

“蚂蚁宝宝住的地方要大一点”

“你们过来看看这边的通道。”

“老师你看,我们给蚂蚁设计的新房漂亮吗?”……

多与幼儿交谈,让幼儿互相交谈,逐渐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幼儿在幼儿园寻找蚂蚁,孩子边找边自由选择小伙伴交谈。

“树下有蚂蚁。”

“我刚才看到上也有。”

“草丛也有蚂蚁。”

“蚂蚁从草地里爬出来,它要去里?”

“到别的地方再找吧。”

注意倾听是发展口语的基本条件,只有幼儿会听,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创设听的环境,发展听的能力,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条件,不能忽视。如;在我们其中一个分享活动“寻找和捕捉蚂蚁”中幼儿都很积极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我们更注意幼儿倾听方面,让幼儿要先听清楚别人说什么,自己说的尽量不要和别人相同。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交往的工具,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儿童从一出生就生活在语言环境中,虽然他不会表达,但是却会听,依靠听“话”来认识世界,接受成人的经验。语言教育是居儿童教育阶段的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在主题活动中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多看,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