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星期我们放假吗?”这句话,几乎成了我们这所省级示范高中,每到星期五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的话题了!

记得在带前几届高三学生时,但凡遇到学生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通常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我会微笑着告诉他们:“‘这个星期我们放假吗?’,我想充其量是不放假!”,学生们听了之后,无奈地微笑着、苦笑着,很少再‘将询问进行到底’了。

今年又带高三了,但几乎又遇到了同样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老师:这个星期我们放假吗?” 今年又带高三了,但几乎又遇到了同样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老师:这个星期我们放假吗?”

说句心里话,我对学校利用“双休日”给学生补课,意见很大!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同有关领导,甚至校长本人,就此事进行交流、探讨。当然,相互之间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领导们包括校长本人也对“双休日”给学生补课是有看法的,并且基本上是与老师、同学的看法、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领导们都很无奈,而且都是坚决地要“将补课进行到底”!因为道理很简单:别的学校都在“双休日”补课,你一家不补课,万一来年高考质量大小有个闪失,恐怕兴师问罪的第一条便是,不能充分利用有限、有效时间进行补课的了!

换句话说,中国的高中教育正在走进一个‘怪圈’:这就是一方面,无休止地占用学生、老师的休息时间,进行无休止的补课(有时也可能改为‘练考’----一种阶段性的考试)---总之是不想休息!另一方面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都感到无可奈何、精疲力尽、怨气冲天!

说是‘怪圈’,就是还有一点,圈内的人尽管忙忙碌碌、唉唉怨怨的,可还就是乐此不疲;而圈外的人呢,都表示不可理解、不可理喻,既然不想补课,干脆就不补课了。

社会各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更让人觉得值得玩味:有孩子当年参加高考,肯定支持学校的补课行为----至少是对有节制性的补课表示理解、谅解、支持;而没有孩子当年参加高考的呢,则会用一套又一套的理论来评判,把各种教育行为都批判一番!

我有一个发现:自从2000年国家教育部严厉责成各地开展‘减负’以来,有以下几种情形、现象值得深思:

1.课本是薄了;可学习资料愈来愈多了,愈来愈厚了;

2.“素质教育”提得更响亮了;可对应试及应试能力的提高,抓的更实在了、更具体的了、更持久的了、更有板有眼的了、更有章法的了:使得在你即将崩溃之时,再给你适当地放放假,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疯狂的反扑...

适逢今天是周五,我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了。为了扭转以往被动回答问题的尴尬,我决定采用‘主动出击法’!

上课前,我就主动地询问站在教室门前的几个学生:“这个星期我们放假吗?”

我的学生显然没有觉察到我的‘险恶’用心,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

“老师你这不是在讽刺、挖苦我们吗?放假不放假我们怎么能知道?!”

“老师:听说这个‘双休日’学校组织高三老师出去考察,难道你真的不知道?!”

“老师:你们去什么地方考察?!”

“老师:听说我们下个周又要组织‘月考’了,有没有这回事?!”

还有一位更绝,就说了,我们大伙都知道了要放假了,您还在装作不知道,真真不够‘哥们’!

我不慌不忙地对这位说:“哦,大伙都知道了-----用你们的话说是,已经有n个人都知道了!-----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在乎我这个n+1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阵难得的笑声,在校园的天空上面回荡着、回荡着、回荡着 、回荡着 。。。

作为一个老师,我所能够做到的,恐怕也就只有让这些孩子们先快乐一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