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

根据传统的理解,课程是一个由一部分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包括安排好课程目标、内容、进度、课时等,教师的作用就是严格执行这些计划,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教师对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即:“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并逐步被大家认可。可见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指教师有计划引导幼儿从事的一系列活动,更强调活动性的课程,以幼儿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学习经验或体验,以幼儿的“经验”为本位,注重活生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的获取,注重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学习课程,让幼儿在这种背景下自主生成的各类活动。

如何处理好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一、“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教师既要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既让幼儿有机会参加成人设计的活动,也让幼儿有机会投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自发活动之中。在开学初我们就预设了几个主题活动的内容,其中包括“马路上”主题,我们觉得它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近,容易产生共鸣,于是设计了网络图,考虑了许多途径进行预设学习活动,但是,如果将这些内容都选择为预设活动,可能用一学期的时间也完不成。于是我们先预设了活动“马路上有什么”,拿好数码相机带着幼儿来到马路上,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可能会生成什么活动?再选择幼儿感兴趣具有一定价值的活动内容。

实录一、马路上的各种标志

幼儿来到马路上,话匣子便一下子打开了,你一言,我一句,忙着要教师拍摄他自己发现的东西,不一会儿几十张照片被拍摄下来,幼儿的问题也不断提出:(幼儿指着标记)“这是什么?它有什么意思?”(这是问得最多的问题)“马路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有这个东西(黄颜色)?”“马路上的黄线有的地方连着有的地方断开,这是为什么?”

对幼儿生成的话题,我们进行了价值判断,认为标志离幼儿生活经验比较近,课程指南中将标志列为学习活动基本经验的内容,班中幼儿又对此感兴趣,于是萌发了预设活动“马路上各种标志。”通过展示拍摄的标志引发幼儿回忆,让幼儿进行介绍标志的意义,通过生生互动丰富幼儿的经验,并让幼儿回家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东西。

实录二、马路上的汽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