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材料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健康的心理、善良的心态、去观察、分析、帮助学生,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性和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让健康心理温暖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从而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整心理状态,在课堂中播撒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我们语文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心理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说:“同学们好!”,学生就会感到很亲切;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动作又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

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巧妙运用教材,在课堂中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可有所侧重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但语文书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因而教师可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因材施教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谈迁当时没有恒心和毅力,害怕吃苦,能编成《国榷》原稿吗? 如果当小偷偷走了《国榷》原稿,如果谈迁消沉下去,没有坚定的信念,能再次编成更为翔实、精彩的《国榷》吗?厄运没有打垮谈迁,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以实例告诉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在通往理想与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任何一样成果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与不懈的努力。同样,我们对于学习,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

再如在学习《梅兰芳学艺》一课时,我们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梅兰芳勤奋苦练的美好品质,并利用多媒体呈现梅兰芳勤奋学艺的情景,启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别人的赞赏敬佩之情。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体会,而且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有裨益,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让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善加利用,进行正面引导,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优化习作话题,在倾诉中快乐成长

写文章的过程既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最佳效果。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兴奋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

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作文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最深入的表现机会,尤其是日记,更是学生思想的表现,学生对大人或许会说谎,对老师或许会羞于启唇,但却敢于或者惯于向日记袒露自己的心迹,作文和日记是老师了解学生的一条有效渠道。

一次,一位学生在习作《假如……》中写道:“假如我爸爸是老板,我就可以坐着小汽车上学,可以悠闲自在地学我喜爱的钢琴,可以不再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文章价值取向错误,充满了对有钱人生活的向往。了解了情况后,我和这位学生谈心,告诉她:“你说出了心里话,难能可贵!但幸福的生活不是用金钱去衡量的,你爸爸虽然不是老板,不能给你买车、买钢琴,但他爱你,一样能给你幸福的生活。”

另外在作文评语中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们一些鼓励,诸如:“你能行的,不妨再试一试”,“谁没有烦恼,想开点”。通过激励表扬,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述自己的欢乐、烦恼与生活中存在的难题,教师利用评语对学生进行疏通与交流,促使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

为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我们还开展循环日记活动,五名同学一组,每周每人一篇,记录生活点滴,分享心情故事。“循环日记”题材、内容、表现方式等都不拘一格,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有真情实感就可以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原汁原味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孩子们每写完一篇“循环日记”都要给家长看,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朗读评论,老师也会在日记后写上评语。日记天天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你传我阅,你写我评,评语虽然只是只字片语,但足以彼此沟通,心存默契。

家长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了解每天和自己孩子相伴的伙伴,而老师更是通过“循环日记”直接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学生在日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大胆抒发自己的情感,构架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

四、走进佳作名著,在书海中陶冶情操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文学名著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课外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美好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形成美好心理品质。

广泛阅读名著能让学生在与作家的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在与佳作名著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修养,涵养个性。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局限在教材,有限的空间却无尽地挖掘,整整一学期,孩子们在语文课堂的阅读篇数仅为教材的那几课吗?有些课值得我们翻来覆去地消磨时间吗?阅读的量变才能成就质变。8—14岁是孩子的黄金阅读期,错过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让我们匀出时间,推荐优秀儿童读物,把语文教学延伸,构建课内外联系的语文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带着孩子走向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其实我们学的很多课文都是节选自某本书的一节或是与某位名人有关一个故事,要想真正走进这些人,从小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崇高的品德,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更多与这篇课文有关或是与这篇课文相似的文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他们树立更多精神领袖,同时也向学生有力的推荐出很多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如教学《赤壁之战》,我们就向其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三打白骨精》,我们就推荐《西游记》;学了《晚上的“太阳”》,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等;学了《第一次抱母亲》,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感悟母爱》;学了《装满昆虫的口袋》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

阅读推广人梅子涵老师说:阅读是浪漫的事情。那就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持一颗浪漫的心,从容地走在课外阅读的路上,坚持做给学生点灯的浪漫的事。的确,名著佳作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许多幼稚的心灵,激发美好的感情,形成健康个性。佳作名著仿佛是无垠的牧场,我们在其中沐浴着语言的光辉,感受着人文的关怀。我们相信,文化最终会积淀为人格,教师如果在这一方面有意识的加以强化,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

五、设计语文活动,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化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当然,语文活动的形式很多,比如编演课本剧、朗读、讲故事、演讲、采访、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参观游览等活动,可以不拘形式,在愉快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开展以“告别烦恼,拥有好心情”为主题的演讲评比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曾经有过或正在有的烦恼,怎样才能消除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在演讲中进一步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知道和评判能力。

再如学校推普周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结合、自主制定计划。在这一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为性格孤僻的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交流的空间,并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快乐,从而完善健康的人格。

心理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一抹暖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对学生一种暖暖的关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是多样的,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我们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方法上加以注意,以善良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观察、分析、理解、帮助学生,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抓住一切机会,经常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疏通,用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温暖学生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