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间安全,提出飞机怎么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自然段为文中的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分析蝙蝠夜行的秘密,一共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里的安全飞行。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

2. 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二、教学重难点:

弄清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出示蝙蝠和雷达的课件。

(教学理念:认识蝙蝠、雷达事物。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而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等方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揭示题眼“和”字,并设疑。

师: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一个“和”字,说明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是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教学理念:“整体感知”课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一篇课文做到“全面感受,初步了解,整体把握,确定对策”的重要步骤。作为语文教师,对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熟练的操作,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有序的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利完成教学任务。)

师:本文按“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分析问题——发明雷达”的结构。想想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板书)

自由回答: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夜间飞行的技术如何呢?研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边思考: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