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意图:

本课教学已经初步反映出贯穿整个单元,乃至整册的教学灵魂——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间的相同与不同,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给第4面的13种动物分类、综合分析19种动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很好锻炼学生这一能力的契机。

教学准备:

马、羊、兔、2种鸟、鸡、2种鱼、蛇、蜥蜴、蝴蝶、蝙蝠等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

1.引入。

“形形色色的动物,我们怎样了解它们、辨认它们呢?”

2.找相似的动物。

·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鱼、龟、青蛙和蜻蜓相似的动物并说明怎样相似,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相似的动物和此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

·把自己找出的相似的动物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3.交流和讨论

·交流。在黑板上能够列表记录全班学生找出的与6种动物相似的所有动物。

·讨论:“对于表中的内容,大家的看法一致吗?”

·讨论看法不一致的地方,由学生分别陈述理由,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先存疑。

·大家看法一致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整理和汇总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写在黑板上。

·应用同学们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去识别原来大家看法不一致的动物。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用动物的共同特点逐一衡量,哪些属于这类动物,哪些不属于。

·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和补充?”

4.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形形色色的单位有许多种、许多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先由学生说,教师简要记录到黑板上。然后展开讨论,直至取得一致的意见。

·让学生把他们所概括的动物的共同特点,整理成几个方面,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在19种动物间比较相同与不同的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活动比较多,从课堂实施的角度看,平均分配时间和力量的做法有失教学艺术,不妨在教学中将个别思考和群体讨论相结合,重点突出分析19种动物相同与不同后对六类动物分类的依据表达和对动物共同特点的分析。至于与科学家分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本身对这些了解甚少,因此这样的问题可以留待学生回家后,以查阅资料的方式解决,课堂上能抓住每类动物外形、运动、繁殖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每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就达到目的了。本课落脚点,对形形色色的动物共同特点分析的结果将对学生理解单元标题“有生命的物体”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蛇这一动物和哪种动物相似,在课堂教学中是个容易产生矛盾的特殊例子,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的良好契机,课堂上的讨论不必有结论,但引导学生的思考一定是运用“在比较相同与不同的过程中发现事物奥秘”的方法,对于这一点可以提示学生按照课本第3面的4类问题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