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思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的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发展的研究旨在牢固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新观念,要把幼儿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能动地参与过程,在学习和参与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向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的成员仅仅具有掌握前人积累知识经验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应当是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知识经验的科学领域的开拓者。现在的幼儿的未来的开拓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使他们从小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乐学、好学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良好品质,是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新《纲要》要求的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所在。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好探索,如何把这些好动、好奇、好探索的欲望转变为他们的好动促进其主动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从2002年9月开始,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探索总结出了本课题取得的经验与体会。

二.实践的探究

(一)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确定科学活动的内容。

科学活动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正如新《纲要》中指出的那样:“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即它应包括人体和健康、植物和动物、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及科技教育等等。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身边取材,必须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认知特点、兴趣需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贴近幼儿生活的生成科学教育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充分指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也不例外。如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不仅使幼儿感到自己能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有用,从而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正如新《纲要》中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注重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如《有趣的电动玩具》的活动。根据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生活中充满了数不胜数的电动玩具,在引导他们玩这些玩具的过程中,蕴藏着许多的科学教育价值:如了解了不同型号电池的用途和特点;知道了电池的简单结构,了解了正负极;在反复操作中学会了给不同玩具安置不同电池的技能;了解了汽车的构造,在反复实验中

验证了车轮是圆的利于滚动、阻力小的道理等等。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情绪很高,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知道了科学就在他们身边,掌握了这些技能对他们生活上很有帮助,从而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科学活动中。

2.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运用科学教育内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也就是说,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需要,才会主动去探索求知。因此,教育要善于发现、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探索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灵活地调整预定的积极主动教育内容,在孩子的兴趣点上随机生成适宜的教育内容,才能保证幼儿对学习有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如在连续几天的沙尘天气里,孩子们被这“坏天气”弄得户外活动都玩不好,议论起“沙尘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沙尘天气”等等,可见“沙尘天气”已经成为孩子们关心、探索的兴趣、需要所在了。于是,及时抓住幼儿这一需求,顺其自然地生成了科学探索活动《可怕的沙尘暴》。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了沙子、干土、湿土及种有植物的花盆,还有能产生风的工具,如:纸板、扇子等,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探索着,扇动扇子产生风,吹这些不同的土,来感觉“沙尘”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植物有根能锁住泥土、风沙的道理”,从而了解了预防治理沙尘的措施,增强了幼儿环保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获得了有关科学经验。

(二)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创设科学活动的情境。

环境是幼儿发展的源泉。科学活动是一个探索过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借助于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获得。因此,要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学习,为他们创建适宜的物质、精神环境是最强有力的保证。在操作上应把握以下两点:

1.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性、探索的材料。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对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科学的启蒙及科学经验和技能。如:在《有趣的邮票》的探索活动中,首先为幼儿提供许多不同的、精美别致的单张邮票,引导他们在观察、相互议论中了解了邮票不同的形状、结构,对花花绿绿的邮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而精美别致的集邮册,更增强了幼儿探索认识邮票的兴趣,从中又找到了邮票的不同种类—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同时,在整套邮票中幼儿又发现了邮票之间有小孔,又引起了议论:有的说“是为区分一张张的”,有的说“好看”……为了使幼儿能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又为幼儿提供了两张不同的手工纸,一张有折痕、一张有小孔,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得出了“有小孔的手工纸能整齐地撕开”的结论,从而自己解开了“邮票有齿孔”的秘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

积极主动,不仅获得了科学道理,而且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科学活动保持了探索的兴趣。

2.要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和帮助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和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为教师是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幼儿能主动地投入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在科学活动中通过直接影响、提问或创设问题情景,引发

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对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和帮助,才能增强幼儿动手操作和探究质疑的胆识和自信心,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

如在《巧取乒乓球》的活动中,韩笑宇小朋友想用吸管将乒乓球吸起来,尝试了几次,可都是只差一点而没能成功,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可行,也流露出要放弃的想法,不想再主动探索了,这时,我及时鼓励他:“别放弃,再用些力,你会成功的。”在我鼓励的目光和加油中,他终于成功了,证明了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兴奋地在同伴间宣传着,共同分享着成功的体验,而后就继续探索新的巧取乒乓球的方法了。可见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对他们积极的探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达成主动发展目的,优化科学活动的形式。

幼儿科学教育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玩中,时时处处都隐含着科学现象和教育的动因,而这些随即的、偶发性教育内容更能引起幼儿的关注,所以,教育能者应该做有心人,善于把握一切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契机,实施有效的教育。如:有一天,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互相追逐着,并说着“我踩到了,我也踩到了”,原来孩子们是对影子发生了兴趣,我也参加到孩子们游戏中,可是,一会儿孩子就发现踩不到影子了,因为,我已经将他们带到了树阴下,很自然地使孩子们了解到是阳光照在身体上,再反射到地面上,产生影子,然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幼儿还有什么光能产生影子,他们第二天找来了手电筒、蜡烛、台灯、打火机等材料进行影子游戏,又发现了“影子的大小与光的距离有关”的科学道理,使孩子在偶发的科学活动中得到有关科学经验。

另外,孩子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这就使每个孩子都有着其独特的潜能和个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