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着重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武松这位梁山英雄的高超武艺和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和圈出一系列关键性的动词.没想到一个学生竟然问:"他为什么不用手中的哨棒去打老虎非要用双手同老虎搏斗."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班级的学生立刻分成两派.一派想到了武松可以用哨棒去打老虎的种种可能性,另一派则用各种理由有力地驳斥这种观点.

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大有争不出结果绝不罢休的势头.作为老师的我在学生激烈地争论中快速地思考解决办法.最后我制止了学生的激烈争论.我这样说:"当时的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情节,我们无法考证.

但是有一点我们都会有同感,不论用双手还是用哨棒都不会影响武松这一英雄形象.而且赤手空拳地打死老虎可能会使读者更加敬重武松.你们同意吗"学生听了我的话纷纷表示赞同,一场根本不会有结论的争辩才宣告结束.

启示:这个启示我在课堂上出现了生成性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千万不能让学生在意义不大的问题上做无意义的争辩.这也就是课改理念所强调的: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强调个性感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导在该导处,导在关键处,导在必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