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建立评价体系四个环节构成教学中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提供了自己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还要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认真研究新课标,争取在教学中有一个新的突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科学家们谈起学习总会说:“我学习的力量是兴趣。”兴趣就像最好的老师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教师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喜欢学,也才能学得好。

1、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或操作。

学生都爱听故事,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采用故事、童话、情节、实物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将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将自编的《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带入课堂:孙悟空把20个桃子按3:2的比例分给两只小猴,大家猜一猜这两只小猴各得到多少个桃子,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事,假如你是孙悟空,又该怎么办?丰富的故事情境,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2、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生活情境。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新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 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