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课堂中,学生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 因此, 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 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捷径。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践活动是数学的基石,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 重要环节。而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如教“平移”一节时,为了丰富学生们对平移这个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用一张的中方格的纸,拿来一颗小珠子放在纸的上面来 回地移动,并让学生数一数向上移了多少格,向下移了多少格。在学生把珠子这 样的来回移动、数格的时候。学生渐渐地清楚明白这种就是书本中所说的“平移”。在来回的移动珠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明白了平移是物体在一个平面里移动的现象,而且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二、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当数学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每次做数学实践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总是空前高涨,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动手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也让学生到实验中独立完成,如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如果让学生单从字 面上分析解题是十分的艰巨的,可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就 效果大不一样了。学生用两行的小棒,一行是 6 根,一行是 9 根,上下一一对应。 那行是少的,那行是多的,多了多少根,少了多少根,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比老师说半天来得准确明了。又如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也是这样,一百以内数的 数数等都是这样,学生自己亲身地动一次手,实践一次对解决问题有事半功倍的 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