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恰当地运用表演,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置课堂表演环节。

再现式表演。《晏子使楚》是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故事情节简单的略读课文,非常适合以排演课本剧的方式组织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生把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分为三个场次,各组选择不同场次进行排演。需要注意的一是表演前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准备的时间,二是表演后要有评议或者采访交流。无须烦琐的词句分析,无须可有可无的乏味问答,当机智善辩的晏子和狂妄无礼的楚王活脱脱出现在师生面前,自然证明了学生对课文的成功解读。

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是选择一个切入点设置表演环节。如《登山》一课,列宁第一次走过危险的小路是课文重点。读到这里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演一演,看谁能更准确地表现列宁当时的神态、动作,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随着表演在反复进行中的逐渐到位,学生无疑对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不久前听了我校曹坎欣老师执教的《猫》一课,觉得她对两个词语的处理很有创意。理解“屏息凝视”一词时,她并没有单纯解释词义,而是让学生们做出这种表情来。当讲到猫高兴时的表现,她则让熟悉猫的同学学一学猫“丰富多腔”的叫声。一个学生饶有兴致地“喵喵”叫起来,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惟妙惟肖。曹老师巧妙地运用了表演这一方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对文本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理解了词语,又唤起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式表演。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点,超越文本,利用表演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跳水》一课,学生表演“孩子被救上甲板以后”的一场戏:有的“水手”对“船长”表示敬佩,有的则表达歉意;“船长”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孩子”吸取沉痛的教训。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道出了从课文中得到的启发。记得当时我班的一名同学还别出心裁地演起了那只闯祸的猴子——它也开口承认了错误。这种创新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赏吗?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安排了“船夫招揽乘客”这一表演活动。我没有采取惯用的“独角戏”的简单方式,而是让两名“船夫”展开竞争,四名“乘客”自由选择,从而使得表演活动的趣味性更强,参与者更多。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船夫甲:哎!南来北往的注意啦!我的小艇是正宗的威尼斯小艇,名字叫做“欢乐号”,因为它会为您带来欢乐。您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我的行船速度极快,操纵自如,再窄的胡同我也能平稳穿过,毫不手忙脚乱。我还能作急转弯呢。如果您觉得我的小艇适合您,就请上我的小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