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读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情景。

2、体会巨人与孩子们的后两次接触,分析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3、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要和别人分享的道理。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学难点:

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要和别人分享的道理。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巨人与孩子们的第二次接触

1、 播放第7自然段的朗读录音。

2、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巨人对孩子们的第二次斥责:一天早晨,巨人被一群孩子的喧闹声所惊醒,这时,巨人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花园在这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提问: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疑问:巨人有没有对自己行为进行反省?读了这一段大家知道答案了吗?

二、体会巨人醒悟的过程。

1、 提示阅读:巨人的喝斥吓跑孩子们,只有一个孩子留下来,他静静地站在桃树下。这时,巨人是怎样做的?

2、 组织讨论:当小男孩用它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时,巨人为什么会感到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睛中读到了什么?

3、 启发想象:小男孩一伸手,桃树便马上长出新叶,开出花朵。他到底会是谁呢?

4、 进一步启发: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小男孩可能会说些什么?

5、 启发思考:巨人目睹小男孩让枯枝花芽,联想起发生在花园里的奇特事情,他明白了什么,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6、 提示阅读:醒悟后的巨人做了件什么事情,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三、讨论交流,明白道理。

1、 鼓励学生谈谈读后感。对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体会可能不太一致,会有多种说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强求一致。

2、 组织讨论:如何理解“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和经历?

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表达的特点

1、 指导学生学习资料袋。

2、 深读课文,分组进行,合作表演,深入探讨有关段落,展开人物形象讨论。

3、 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摘抄自己喜欢词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生气 漂亮

孤独 荒凉

生气 春意盎然

愉快 冰雪覆盖 分享才会快乐

快乐 春满花园

教学反思:

没有孩子的花园就没有春天